引用:
美的定义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对美下了无数的定义。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是如何谈论“美”的。
最早发现和表述自然美的人当推中国的庄子。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
《诗.关雎序》说:“美,谓服饰之盛也。”(“美”字的盛装说)
《说文》说:“美,甘也。从羊大。” (“美”字的美味说)
柏拉图说:“好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
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是自由的可能形式。”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尼采说:“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康德说:“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
塞尚说:“艺术之美基本上存在于我们的眼睛里。”
马克思说:“人类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
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的作用,可是每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而明白的一般概念,都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海德格尔说:“那交织在艺术作品中的光芒便是美,美是真理根本上作为敞开物被呈现的途径。”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为形式之美。”
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李泽厚说:“人的主观意识、愿望、想象、情感、意志的对象化,来作为象征、符号、艺术作品,亦即主客观的统一,就产生美。”
王一川说:“美就是孔子在泰山之巅瞥见的茫茫云雾中的天下,就是梅杜萨木筏上人们在天边的苦海中遥望到的远方若隐若现的航船,就是陈子昂在幽州台上为之‘涕下’的‘悠悠天地’,就是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孔子在《韶》乐沉醉中体验到的尽善尽美的仁爱世界,就是李商隐朝思暮想的永恒的美人幻想。”
雨果说:“美向四面流泻着欢乐,放射出幸福的火花,在黑暗里发出光明,在命运中绣上金线,是雅致、和谐、仁爱的总汇。美岂不是在为人造福吗?美,因为是美,就使我们受益不浅。”还说,“理想是逻辑的最高峰,而美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先行。”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康德《判断力批判》认为:审美判断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是“惟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
归结起来,美的定义和美一样,是复杂的。所以,干脆,从非美给美下定义吧,从文化、从哲学、从心理、从艺术等角度,给美作一些形象描述,也就够了。其余的,让各位自己去体悟了。为此,我们说,美——是人类原始的理想信念,是人高级形态的文化情感,是人对自身体察到的感受的表达,是人感知的一种善良愿景,是人文化生命中的新鲜营养,是事物非实有的一种属性,是存在的真理的显现,是温柔可爱的大自然造化物,是时代精神的演绎,是人类乐观主义的颂歌,是自由王国的无限追索。美是理想之光、希望之光、自由之光。美是优秀、典雅、精巧、深刻、崇高与伟大。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