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大观——星座和神话
如果晚上你在夜幕下多坐一会儿,你就会发现,不断有新的星星从东方升起,而天上已有的星星渐渐被赶下了西天,直到第二天晚上,它们才又跑到天上去。其实,这和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过,如果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仰望星空,你就会发现每天看到的星星都不一样,夏夜头顶的星星到了秋夜,已经走到了西天,到了冬夜,就根本看不见了,直到一年以后的同一天,它们才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假如你坐飞机从北京一直向南飞,你会发现,南方渐渐升起了一些新的星星,而北方的星星慢慢不见了。也就是说,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但只要纬度相同,经度不同的地区看到的星空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同一片天空大家看到它的时间不同罢了。东部地区总是先进入黑夜,星空他们就先睹为快了。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认星,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小区域,古巴比伦(也就是现在西亚的伊拉克)人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后来,古希腊人把他们所能看到的天空,划分成四十多个星座,他们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并想象成动物和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每个星座都起了名字。到了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古希腊星座系统的基础上,正式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
下面,我们就按照四季变化的顺序,来逐步认识灿烂星空中的每一个星座。神秘、陌生的星空,很快就会变成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朋友。

观心指南一
在我们认识四季星座之前,必须了解一些和星座有关的天文学知识和天文学名词。下面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认识和记忆星座和星空。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星)。 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可达-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得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真正反映了星星们的实际发光本领。
3.“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二6.“赤经”、“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中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50°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而赤纬-50°叫做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0°),即使赤纬是+90°和-90°的天体也能看到。 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是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9.天体的“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必须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的“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永远是相对现象。大量观测表明,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恒星自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慢,往往比行星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只不过除太阳外的恒星离我们都太遥远了,它们跑得再快,从地球上看去也跟静止差不多。但经过上万年之后,恒星的位置变化就会较为明显。
三
10.“双星”、“聚星”和“星团”
不但看上去离得近,实际距离也很近的两颗星,通过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彼此围绕着对方不停地旋转。只有这种关系,才能称作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双星。天文学上把双星中比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比较暗的那颗称为伴星。
三颗或三颗以上*引力聚在一起的星,称作“聚星”。如果聚星的成员超过了10个,一般就称之为“星团”。
11.“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2.“星云”与“河外星系”的概念
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的亮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颗恒星,星云吸收恒星的紫外辐射,再把它转变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这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星云,这样的亮星云叫做发射星云。如果在一个星云附近和中央都没有恒星,那这个星云我们就不能看到,这样的星云我们就叫它暗星云。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说的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们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代天文学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3.“变星”的概念
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食变星实际上是双星系统造成的,两颗星彼此绕着对方旋转,其轨道面恰好和它们与地球的连线平行。这样,当比较暗的一颗星转到比较亮的那颗星和我们地球之间的时候,就把亮星的光遮住了一部分,于是总的亮度就减退了。当这颗暗星转到亮星的一旁或后面,不再遮光的时候,系统又恢复了最大观测亮度。这类变星的代表是英仙座的大陵五。
另一类变星的变光现象,确实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如仙王座的造父一。天文学家发现,造父一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30倍,约4000万公里。它就像人体的心脏一样,总在不停地搏动——膨胀与收缩,直径前后相差达500万公里。 膨胀时它的亮度就减弱,收缩时亮度就增加,搏动的周期也就是它亮度变化的周期。像造父一这样由于体积的变化导致的变光称为“脉动变星”。有些脉动变星的变光周期与它的亮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点,天文学家就可以确定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类变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14.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出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星 座
春季星空
大熊座 小熊座
牧夫座 猎犬座 室女座
天秤座 南船座 巨爵座
后发座 狮子座 长蛇座
巨蟹座 乌鸦座
--------------------------------------------------------------------------------
夏季星空
武仙座 天蝎座
天箭座 天琴座 天鹰座
天鹅座 人马座 蛇夫座
巨蛇座 天龙座 北冕座
--------------------------------------------------------------------------------
秋季星空
飞马座 英仙座
仙女座 仙王座 仙后座
鲸鱼座 宝瓶座 摩羯座
双鱼座 南鱼座 海豚座
--------------------------------------------------------------------------------
冬季星空
猎户座 大犬座
小犬座 天兔座 金牛座
白羊座 御夫座 波江座
双子座
--------------------------------------------------------------------------------
其它星座总论
南冕座 小马座
豺狼座 半人马座 三角座
南三角座 天燕座 蝘蜓座
剑鱼座 水蛇座 印第安座
苍蝇座 孔雀座 凤凰座
杜鹃座 飞鱼座 天鹤座
时钟座 网罟座 绘架座
天坛座 南极座 圆规座
望远镜座 显微镜座 矩尺座
玉夫座 天炉座 雕具座
唧筒座 山案座 鹿豹座
蝎虎座 小狮座 天猫座
麒麟座 六分仪座 狐狸座
盾牌座 天鸽座 南十字座
[ 本帖最后由 hjws1013 于 2006-3-12 14:10 编辑 ]
不过,如果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仰望星空,你就会发现每天看到的星星都不一样,夏夜头顶的星星到了秋夜,已经走到了西天,到了冬夜,就根本看不见了,直到一年以后的同一天,它们才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假如你坐飞机从北京一直向南飞,你会发现,南方渐渐升起了一些新的星星,而北方的星星慢慢不见了。也就是说,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但只要纬度相同,经度不同的地区看到的星空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同一片天空大家看到它的时间不同罢了。东部地区总是先进入黑夜,星空他们就先睹为快了。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认星,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小区域,古巴比伦(也就是现在西亚的伊拉克)人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后来,古希腊人把他们所能看到的天空,划分成四十多个星座,他们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并想象成动物和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每个星座都起了名字。到了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古希腊星座系统的基础上,正式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
下面,我们就按照四季变化的顺序,来逐步认识灿烂星空中的每一个星座。神秘、陌生的星空,很快就会变成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朋友。

观心指南一
在我们认识四季星座之前,必须了解一些和星座有关的天文学知识和天文学名词。下面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认识和记忆星座和星空。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星)。 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可达-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得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真正反映了星星们的实际发光本领。
3.“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二6.“赤经”、“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中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50°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而赤纬-50°叫做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0°),即使赤纬是+90°和-90°的天体也能看到。 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是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9.天体的“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必须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的“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永远是相对现象。大量观测表明,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恒星自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慢,往往比行星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只不过除太阳外的恒星离我们都太遥远了,它们跑得再快,从地球上看去也跟静止差不多。但经过上万年之后,恒星的位置变化就会较为明显。
三
10.“双星”、“聚星”和“星团”
不但看上去离得近,实际距离也很近的两颗星,通过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彼此围绕着对方不停地旋转。只有这种关系,才能称作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双星。天文学上把双星中比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比较暗的那颗称为伴星。
三颗或三颗以上*引力聚在一起的星,称作“聚星”。如果聚星的成员超过了10个,一般就称之为“星团”。
11.“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2.“星云”与“河外星系”的概念
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的亮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颗恒星,星云吸收恒星的紫外辐射,再把它转变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这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星云,这样的亮星云叫做发射星云。如果在一个星云附近和中央都没有恒星,那这个星云我们就不能看到,这样的星云我们就叫它暗星云。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说的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们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代天文学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3.“变星”的概念
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食变星实际上是双星系统造成的,两颗星彼此绕着对方旋转,其轨道面恰好和它们与地球的连线平行。这样,当比较暗的一颗星转到比较亮的那颗星和我们地球之间的时候,就把亮星的光遮住了一部分,于是总的亮度就减退了。当这颗暗星转到亮星的一旁或后面,不再遮光的时候,系统又恢复了最大观测亮度。这类变星的代表是英仙座的大陵五。
另一类变星的变光现象,确实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如仙王座的造父一。天文学家发现,造父一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30倍,约4000万公里。它就像人体的心脏一样,总在不停地搏动——膨胀与收缩,直径前后相差达500万公里。 膨胀时它的亮度就减弱,收缩时亮度就增加,搏动的周期也就是它亮度变化的周期。像造父一这样由于体积的变化导致的变光称为“脉动变星”。有些脉动变星的变光周期与它的亮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点,天文学家就可以确定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类变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14.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出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星 座
春季星空
大熊座 小熊座
牧夫座 猎犬座 室女座
天秤座 南船座 巨爵座
后发座 狮子座 长蛇座
巨蟹座 乌鸦座
--------------------------------------------------------------------------------
夏季星空
武仙座 天蝎座
天箭座 天琴座 天鹰座
天鹅座 人马座 蛇夫座
巨蛇座 天龙座 北冕座
--------------------------------------------------------------------------------
秋季星空
飞马座 英仙座
仙女座 仙王座 仙后座
鲸鱼座 宝瓶座 摩羯座
双鱼座 南鱼座 海豚座
--------------------------------------------------------------------------------
冬季星空
猎户座 大犬座
小犬座 天兔座 金牛座
白羊座 御夫座 波江座
双子座
--------------------------------------------------------------------------------
其它星座总论
南冕座 小马座
豺狼座 半人马座 三角座
南三角座 天燕座 蝘蜓座
剑鱼座 水蛇座 印第安座
苍蝇座 孔雀座 凤凰座
杜鹃座 飞鱼座 天鹤座
时钟座 网罟座 绘架座
天坛座 南极座 圆规座
望远镜座 显微镜座 矩尺座
玉夫座 天炉座 雕具座
唧筒座 山案座 鹿豹座
蝎虎座 小狮座 天猫座
麒麟座 六分仪座 狐狸座
盾牌座 天鸽座 南十字座
[ 本帖最后由 hjws1013 于 2006-3-12 14:10 编辑 ]
这是个灰色的世界,人类在世界上苟延残喘的活着,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神的玩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