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123456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05 08:06:07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引用:
原帖由 vordemarke 于 2007-6-1 21:33 发表
呵呵。。姐姐现在水的好快哦!
快成职业水手了。
41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06 16:06:19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引用:
原帖由 猎枪 于 2007-6-5 12:02 发表
踩几下然后闪人吃饭去
欢迎有空来踩。
42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08 09:06:1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正在消失的民间手艺 <转>

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的职业是手工劳动。———[法]J.J.卢梭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手艺正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手艺人生,有多少酸甜苦辣,往事并不如烟。我们记录,我们关注。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 —— 铝 锅 换 底
  虽然很快就要立夏,但连续几天的阴雨,使五月的常德也颇感凉意,出门时忘记加件衣服的老太太,不耐烦的催促着袁师傅,希望他将自己的铝锅底尽快换好。“快点呀,袁老倌,你还不换好的话,我就要冻感冒了。”袁师傅轻轻的吹了口气,嘴角香烟的灰尾随之飘落,手中锤子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淹没了他含混的回答:“奶奶,你急也没有用的,我要一点一点的给你敲密实,锅底接的不好就会漏。”
  今年63岁的袁师傅是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人,十多年前和家人一块来到常德城,在常蒿路的巷口摆了个修鞋换铝锅底的小摊,用自己修修补补的老手艺养家糊口。别看这铝锅换底,却也是个技术活,锅底与锅身的衔接不上胶、不点焊,完全*细致的敲打,均匀的锤击而严密接合。手艺好的师傅换的底,滴水不漏,经久耐用,美观漂亮。技术差或潦草了事的话,那锅将歪歪瘪瘪的,就只能带回家浇花灌菜了。袁师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快速铝锅换底的技术,改良了维修工具,街坊们都爱光顾他的小摊。在口碑相传的广告效应里,老人的生意也还过得去,只是现在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铝锅换底的生意相对清冷。
  记得小时候,我常到父亲的单位开水房打开水,开水是凭票供应的,两分钱一小瓶,三分钱一大瓶或一铝壶,父亲单位有一退休老职工,他有一至宝水壶——已经换了四五次底的旧铝壶,能装普通壶的两倍还多的水,自然占尽便宜。虽然,那时铝壶换底太平凡,一把壶换个一两次底,非常的普通,但象老人那壶般登峰造极的却不多。每次提水,收水票的妇女总要和老人理论一番,甚至发生口角,说他是挖社会主义墙脚。这事反映到后勤科,不久开水房前便多了一块盾牌:严禁用换了三次底的铝壶打开水。从此,我就再也没有看见那用宝壶提水的老人,出现在单位开水房。
  在我的回忆里,袁师傅已经铝锅的底换好。等在一旁的老太太执意要袁师傅试一下水,看锅是否漏。老人边将新换底的锅压进身后盆中的水里,边说:怎么会漏?这点把握都没有,我还在这里摆摊。老太太弯腰看了看,新底锅的确丝毫不漏,满意的提了锅,慢慢消失在小巷深处。
  袁师傅将修理工具收拾摆放整齐,点了支香烟,等待着下一个客人的光顾。

   


  这样的铝锅,老人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底。
  


  老太太不耐烦的催促着袁师傅。
  


  袁师傅却还是不紧不慢的敲打着
 
  


  铝锅换好底后试水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 —— 珍 珠 作 坊
  传说,珍珠的发现与利用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500多年的孔子时代。古埃及和希腊则是公元前300多年,开始用珍珠做为装饰物出现。古时的珍珠只能是皇室贵族的专用品,一般平民是不能随意佩戴和拥有的。时代变迁,发展到今天,人们有一两条珍珠项链,已非难事。
  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区,依*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珍珠产业,珍珠养殖面积已达26万多亩,占据全省的90%和全国的50%,年产量近500吨。但是,常德珍珠深处理和精加工的技术与产业相对落后,仅仅停留在出售珠蚌等初级产品阶段。随着珍珠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常德城区及几个重点珍珠产地的乡镇,有些加工首饰的从业人员,看到珍珠加工的商机,纷纷购置加工设备,将加工珍珠项链做为自己的业务之一。在城西开了间首饰加工店的彭长庆师傅,也象大多数同行一样,原来只是单一的加工金银首饰,直到2000年才开始学着加工珍珠首饰。
  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珍珠作为首饰,它的作用在装饰,它的品位在加工,它的价值在制作。彭师傅告诉我,加工珍珠首饰,程序复杂,工艺麻烦,却收费低廉,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从客户送来蚌珠指导选配,到最后成型抛光,十多道工序,丝毫不得偷工,更无法减料。一条项链或手镯,是否美观漂亮,关键看三关。第一关:精心选配珍珠,合理安排位置。从形状、大小、色泽、光洁度等多方面考虑,扬长避短,仔细搭配。第二关:钻孔小心谨慎,串珠松紧有度。钻孔时位置要合理,角度要恰当,孔径要适宜。第三关:去渍干净利落,抛光细腻光洁。抛光是整个制作工序中的核心,做的不好,首饰将黯然失色,完全没有珠宝的气与韵。
  彭师傅专注的在玻璃板上,排列着一粒粒晶莹的珠子,如棋在握,似围棋九段高手对弈般思索良久方才落子。他这种对过程不动声色的控制,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静气。静气往往是最难学,甚至也不是能够学来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手”的范畴,而达到了“艺”的境界。
  


  彭师傅在两尺间排摆珍珠,既好安排位置,又能防止珍珠滚下柜台
  

  
顾客送来的珍珠得仔细挑选
  


  打孔是关键的一环
  


  有些孩子会经常过来看稀奇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老 裁 缝
  今年72岁的黄文斗师傅,从12岁开始学习裁缝手艺算起,已经有了整整60年。这60年间,老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身旁的缝纫机,放下过手中的剪刀,即使三年困难时期,那么艰苦的岁月,老人也要踩几脚,剪几刀,心里才安稳塌实。
  12年前,60岁的黄师傅挑了缝纫机,拿了剪刀,卷了铺盖,从桃源老家来到常德,摆了个缝穷补旧的小摊。摆摊的日子很苦,风里来雨里去,生活没有规律,工作不能固定场地。这样朝出晚归的干了一段时间后,才租下了城西落路口一间大约十平米的小门面,从此,生活才得以安定,客源也相对稳定。老人的房子虽小,却具备所有“家”与“店”的功能:房屋前部左边是工作间,既方便顾客光临,又能在闲暇时与路过的老朋友聊几句,打发些多余的时间。右边则是生活区,他可以边做饭菜,边照顾生意,一举两得。房屋后半部分,拉块彩条布隔开,便是老人的起居室了,安静而隐秘。
  黄师傅深情的看着跟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老伙伴,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喃喃自语:这裁缝的手艺带给我太多。因为它,老人没有干过繁重的体力活。刚解放,他老家桃源县马宗岭乡成立服装社,就被招到那里上班,生活虽然也艰苦,但比日晒夜露强了很多。因为它,老人将自己的六个孩子全部送出门,今天,子女都还不错。孩子读书最多一次就借了一万六千块钱,也是老人一脚一脚的踩,一刀一刀的剪,一针一针的缝而还清的。因为它,老人有了寄托,生活充实,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老人告诉我,他现在缝缝补补的,一个月收入五百块左右,并不是一定要*自己在外赚的这点辛苦钱过活。孩子们成了家立了业,个个都很孝顺,他就是什么事不干也能安享晚年。但老人就是闲不住,更重要的是舍不得放下养了一家子,干了一辈子的老手艺。
  黄师傅手中衣服很快就缝补完毕,他提起衣服满意的看了看,理了理衣角,小心的给客人包好。那神情与动作在我看来,怎么也不象包一件衣服,而是一个老手艺人,在清理着自己六十年的追求,六十年的坚持,六十年的期待。
  


  老人学裁缝手艺已经60年了
  


  黄师傅的屋小功能多
  


  相知相伴多少年
  


  缝补生意清冷,只得添新手艺:修鞋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牛 角 梳 作 坊
  传说,梳子是轩辕黄帝第二妻室方雷氏,受了鱼骨头的启发而发明的,从此广大妇女,甚至男人方告别蓬头垢面的历史。那时没有锯子,梳子还只能用竹枝做,比较粗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陆续出现了木梳、骨梳、角梳乃至金属梳,形状大小不相同,梳齿排列不一样,功能用途不一致。
  江浙一带盛产水牛,人们发现用牛角制作的梳子,色泽乌黑,质地细腻,使用耐久,梳发顺畅。经过不断改良修正,江南的牛角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牌,尤以浙江嘉兴乌镇的“沈记梳业”出众,名扬海内外。制梳工序繁多:将牛角开、分、烘、晾之后,才能得到坯子;再将坯开、分、剔制出梳齿;做好梳背后,最后就是刮、砂、抛光。制梳工艺需要精细小心,一道程序不到位,一根梳齿出问题,则前功尽弃。
  在乌镇,我特地到制梳作坊看了看,一个老艺人,正默默的在一套相当简陋的设备上,利用极其原始的工具,认真的加工着牛角梳,做出的梳子造型别致,工艺精致,价廉质优。我蹬在老人旁边看他制作,耐心的等待他的下一个程序。老人见我拍照,瞥了眼我手中的相机,问我:你是做专业照相的吧。我估计老人是根据相机的个头大小,来区分专业与非专业摄影的,随答道:不,我只是业余爱好。您做梳子多少年了?他没有抬头:一辈子了,十多岁就开始做。随后叹了口气:而今*手工做,化不来,有钱的人添置了大机器,专业制作牛角梳,两分钟就一把。我一天也做不了几把,即使做了一辈子的牛角梳,现在成业余的了。他竟是这样分辨专业与业余的,我拿了把老人做的梳子,边把玩边安慰他:您手工做的梳子非常好呀,天下独此一把,而且有亲切感,老手艺不能让他失传。老人一脸无奈的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低头继续做他手中的梳子。
  看着梳子,想老人的话,步入尴尬境地的又怎么只有制作梳子,这一个行当?我们生活中很多非常好的老手艺,正被大工业,大机器冲击,慢慢走入困境,甚至永久的逝去。
  

 老人说,他的梳子一定是牛角做的
  


  一个牛角可以做两三把梳子
  


  设备简陋,工具原始
  


  这样的工作,老人做了一辈子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修 表 师
  杨师傅和仪表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四年前,他从湖南常德烟机厂办完内退手续后,就在城区龙港巷心连心超市前摆了个修表的小摊,延续自己40年的钟表情结。
  1965年,杨师傅的父母送他到百年钟表老店“强不息”学习修表,为的是让他学得一份看家吃饭的好手艺,今后能衣食无忧。四年的学徒生涯结束后,杨师傅没有随长辈所愿,留在强不息,而是穿上神气的军装南下广州,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部队考虑到他的修表特长,就让他学习修理仪表仪器。转业后,杨师傅顺利的分配到烟机厂维修仪表。杨师傅没有想到40年前学的手艺,40年后,竟成了自己谋生的手段。
  修表是个细致活,既马虎不得,也来不得半点含糊。表小零件多,每一个细小的结构都得非常的熟悉,才能准确的判断客户送来的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才能快捷迅速的将它修好。现在已经不象杨师傅刚学修表那时,只有单一的机械表,而今种类繁多的电子表,石英表,自动表,乃至计算器上的记时表,都得弄懂摸通。幸好杨师傅有部队修理仪表的基础,在工厂长期维修仪表的实践,现在,不管什么样的表拿来,基本能做到手到表好,令客人满意,令社会认可。
  杨师傅坚持每日早出晚归,准时摆摊设点,风雨无阻。一把太阳伞,晴天遮阳,雨天避雨。一块写满了宣传语句的广告布,围住小摊,既能挡风雨,又能使他的工作在相对安静的氛围里进行,少受外界干扰的专心修表。杨师傅见我拍摄他的广告词,不禁一笑:现在竞争激烈,修表的师傅多,来修表的客人却少了。什么地方都可看时间,手机、电脑、汽车、计算器甚至孩子们听的小录音机上都有,还有几个戴表的?他稍微停了会,抽了口指尖快要熄灭的香烟,继续说:我也不是一定要*修表维持生计,自己的退休工资够花的了,只是修了一辈子的表,怎么也丢不下,退休在家,突然间没个事做,闲得慌。
  临走,杨师傅给了我一颗糖,我虽然不怎么吃甜食,但还是将它放进口中,带着老人的甜美与微笑,慢慢离开。
  


  杨师傅退休后,在街上摆了个修表摊
  


  老人专注而仔细的修理每一块钟表
  


  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得认真对待
  


  这样的日子,已经40年
  


  闲坐的时间,总多于工作的时间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粽 子 作 坊
  端午节吃粽子,应该是从古楚国今湖南开始的。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梁朝吴钧《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风俗已沿袭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端午食粽的风俗遍及长江南北,还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粽子不仅仅是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借代,而更多的是品美食之悠闲,醉团聚之美妙的载体。粽子,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已经极致的扩展延伸,实际上早溶入了文化的情趣。
  粽子在各地的发展中,因当地口味而不断变化革新,形成了许多风味独特的品种,如湖南腊肉香肠粽、北京的小枣粽、山东的黄米粽、上海的猪油夹沙粽、嘉兴的鲜肉粽、陕西的蜂蜜粽、广东的碱水粽、四川的椒盐粽都是很有名气的,为美食家称道,为当地人推崇。去浙江嘉兴,下火车便能见两排整齐的锅灶摆于路边,冒着缕缕白烟,伴着丝丝清香,夹道欢迎着你。走到跟前,摊旁的江南美女会小声的问你:粽子,新鲜的嘉兴肉粽,带一提吗?即发现锅边有很多已经煮熟的粽子,用青篾片或绿丝线包了,堆放于小桌上,待游人选购。到嘉善西塘,这小镇上粽子景况就不一样了,无论做派,还是规模都远超嘉兴。短短的一条老街,基本是三步一摊,五步一店,粽子的品种齐全,花样众多,形状各异。凡是你能想到的馅全有:豆沙、红枣、红豆、鲜肉、腊肉、香肠、猪油等等,凡是你能推测的形象全在:三角、五角、方形、椎形,大过拳头,小不及拇指。
  我披着粽香,踏着粽味,穿梭于林立的幌旗间,心想这还真有那么点寻古访旧的味道。不觉来到一家粽子作坊:祥符粽子店,我不知道老板为什么取这店名,却也特别好记。进店,二人正忙碌的包着粽子,手脚利索,动作娴熟,一片粽叶,一勺黄米,一块鲜肉,一根棉线,一个粽子,快捷迅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他们边做边蒸边卖,客人若选购,则自己拿了塑料袋,点了个数装好,放下零钱走人就是了。
  女主人见我拍照,微微一笑:尝一个吗?
  我因为买了不好带,再加上自己确实不怎么吃糯米做的东西,不好意思的回笑:谢谢您,我拍点照片,行吗?您做的粽子很漂亮。
  她稍抬头,淡淡一笑?佳弁渫渌拼禾焖娣绲牧?叮撼⒁桓雒挥泄叵档模?依锊?拿祝?缴喜傻聂找叮?约鹤龅聂兆印?
  我竟不知道怎么办了:那我买几个,呆会吃。
  她并没有起身,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只是上下扫了我一眼:你背那么大个摄影包,怎么带?就一样拿一个尝个味吧。
  我只好每样选了一个,串成一条挂在摄影包旁,掏钱包却怎么也找不出零钱,只好拿张十块的放在桌上,准备出门。
  女主人看见了,起身赶了过来,将那十块钱放进我的上衣口袋,爽朗的笑道:如果三个粽子能卖十块钱的话,那我不发大财了吗?和你们一样到处旅游去了。
  别了小店,漫步青石板街,三个粽子随我的脚步起落拍打着摄影包,散出阵阵清香,不禁胡思乱想:这运河早挖一千年,假如我是那大夫屈原,一定会骑马乘车,抱个大粽子到这里投河了。那西塘的粽子,就会更加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吃粽子已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小店前面销售,后面加工
  


  一片粽叶,一勺黄米,一块鲜肉,一根棉线,一个粽子
  


  手脚利索,动作娴熟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 —— 皮 影 戏
  在上海城隍庙一排民俗表演区,我看见一个演皮影戏的小摊,旁有一穿戴整齐却具有明显农民特征的中年男子依摊而坐,双手紧张的放于两腿间,眼睛无神的看着前方,似乎在想什么,却又象什么也没有想,就那么坐着,麻木而无聊的坐着。
  我最近在拍老手艺的片子,想了解些手艺人的情况,便撩起红绳(这里用红色的绳子围了起来,观众只能站在红线外观看,是禁止到里边参观的)钻了进去,和他聊了会。他是陕北人,姓王,在家乡逢年过节或是谁家遇大事时,就给演几场皮影戏的表演者。一年前经熟人介绍来到上海,边演出边做些皮影道具当工艺品卖,赚点小钱。演出是免费的,皮影卖的钱归自己,看戏的人多,买皮影的人少,有时候一连两三天,也卖不出一个皮影。王师傅不抽烟不喝酒,在上海什么东西都得花钱买,本来赚的就不多,哪还抽的起烟,买的起酒?上海很大很漂亮,有若干豪华高档的场所,他是怎么也不可能朝那里迈步的,好些地方只在外面看了看。说到家乡时,王师傅眼睛开始有神了,那里有属于他的土地、房屋、亲人以及朋友,还有他的空气、呼吸、自由和任性。上海就不一样了,这里是别人的家,他只是来做客,而且是到一个城里的富人家做客,王师傅感到憋屈的慌。
  不一会,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过来,王师傅一面叮嘱我别出声,一面起身迎上前去给干部说明:这是俺老家的一亲戚,他在我这里坐会儿,行吗?我一笑谢过,这人看起来憨厚,却也灵便。干部上下打量了我,没有立即赶我到红线外,一脸严肃的对王师傅说:做准备,九点开始演出。王师傅点头应许,开始清理皮影的线杆,做演出的准备工作,并顺手按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浓郁陕北味的音乐响起,周围立即聚了好些看客,翘首等待演出的开始。
  皮影戏在九点正拉开帷幕,录音机的音量开得老大,有很多的噪音夹杂其中,从人物服饰和音乐看,我估计是杨家将里的穆桂英挂帅。王师傅娴熟而忙碌的表演着,时缓时急,静动有致,众寡有序。一会成队的人马出动,战场天摇地动;一会单刀激烈拼杀,台前人仰马翻;一会儿女情长,月下卿卿我我。最后以一匹战马向天长嘶结束,尾声清冷干净,余意深长。一场表演下来,王师傅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嘘嘘。他边收拾皮影道具,边招呼我再坐会:累呀,一天十来场下来,骨头都要散架了。我和他说了几句谢意与安慰的套话,就告辞了,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得赶往下一站。
  我不懂皮影戏,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表演者演绎皮影,但我却因王师傅而迷上了这驴皮做的小把戏。
  


  皮影戏摊前,看的人多,真想买的少
  


  演出时精力得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就会演砸
  


  节奏太慢,没有变化,观众不买帐
  


  隔壁玩杂技的女孩,也会过来露一手
  


  皮影戏看起来容易,玩起来就累了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 —— 弹 匠
  清早起床,弹匠卜老大检查了一下弹弓,听声音发现有些不对劲,将弹线重新安了一次,调了调,似大提琴手临登台前试音准般,用心爱的黄杨木锤试弹,直到声音清脆悦耳,这才放心的将弓收好。这弹弓自他14岁从当师傅的父亲那里传下来,已经整整45年了。
  卜家祖辈为弹匠,卜老大名叫卜良才,兄弟三人都继承了祖业——弹棉花。他在家排行老大,人们都习惯的喊他卜老大。早先,他和父亲、兄弟都是走街串巷的上门为客人弹棉花,扁担的一头是大弹弓,另一头则是碾饼、弹锤、牵线杆之类的行头,兄弟们边走边玩乐,一路欢歌笑语,好生热闹。后来,人们觉得请弹匠上门弹棉被太麻烦,既要招呼弹匠的茶水饭菜,又要找个合适的场地,还有那令人生厌的满屋飞絮。这样,卜师傅就在城郊的街边租了间房子,开起了“卜老大棉被加工铺”,两个弟弟也分别起了炉灶,各立门户。弹棉絮工序繁琐复杂,首先要将棉花弹活,丝缕理清才能拢成棉被形状,然后铺底线,拉面线后稍微压实,翻转弹定型,点缀花草,书写主人姓名,就能铺另面的网线了,最后扎角,均匀的碾压成型。如果是旧棉被翻新,那还得多一道工序:撤除旧有的网线。
  卜老大见很多弹匠师傅都添置了机械弹花设备,也心动的花了上千块钱买了一台,心想这下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脱出来,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机器弹出的棉花经丝大多被拉断,一床新棉被用不了多久,就板结成硬邦邦一块饼了,客户意见很大。没有办法,卜师傅只好将机器闲置在屋角,继续背负起他一辈子没离身的大弹弓,哐哐当当的声音又从小屋响起。老人和多数手艺人一样,也想带一两个徒弟,一来传承他的手艺,不至于后继无人;二来也有个帮手,好让老伴有时间多照顾点家。但,年轻一辈打工的出门了,做生意的发财了,还有谁看得起这手艺?现在生意还过得去,老人满足了,一个月下来,能挣七、八百块钱,除去成本、生活的开销,多少有些节余。
  卜师傅微微弯曲的身影在小屋漂移,弹锤起落,奏响的音乐韵律合着空荡房屋里的回声,此起彼伏。和声里,洁白的花絮欢腾着,随风飘舞。我不知道保尔·瓦莱里所说的“一种令人心平气和的、幽静的神往”是不是表述的这般境界,但我是醉了。
  


  清早起床,调调线,准备开工
  

这弹弓在肩上已经背了近50年
  


  点花是弹匠必备的基本功
  


  没有徒弟,只好老伴上来帮忙
  


  因为,很多活得两个人配合进行
  


  老人的工作很辛苦

  正 在 远 去 的 老 手 艺——竹 篾 匠
  南方盛产竹子,老百姓日常用具多为用竹子加工而成,大到房屋、床铺、躺椅、桌子、凉席,小及提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扁担等等。竹器美观大方,牢固结实,经久耐用,所以,从事编制竹器,学篾匠的人很多。再者,农民觉得做手工艺不愁水旱饥荒,“手艺在手,走遍天下能糊口”。
  今年,71岁的王春山师傅,老家在竹山篾海的湖南省桃江县,11岁跟师傅学艺,已和竹子打了整整60年交道。少年时,王春山跟着师傅“吃百家饭”,走家串户帮人加工竹篾器,篾匠活做到哪里,就吃住哪里,吃喝不愁,生活无忧。60年代,王师傅背井离乡来到常德,孤家寡人的一干就是40多年。由于他一直以上门加工为生,至今仍然居无定所,只能是这个主顾请几天,那个老板帮一月的做帮工过活。老人没有什么爱好,除了白天的编织劳作,就是伴着清冷的残月,弄一碟时令小菜,品两口苦涩小酒,自言自语的说会久违的家乡话,朦朦胧胧间寻点家乡的回味,追忆老家青山翠竹,幽幽的苍茫。
  王师傅手艺精湛,远近闻名。篾匠的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样样通晓,件件扎实。老人剖的篾片,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砍的扁担,上肩轻松,刚韧恰当;编的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老人告诉我,篾匠手艺是细致活,做的好是不需要吆喝的,东家还没有做完,西家就来请了,风光的上门,塌实的做事,体面的拿钱。问老人,怎么不带个徒弟,年纪大了,既有个帮手,又有个照应。王师傅叹了一口气,边织着手中的撮箕,边说:算了,这篾匠的手艺,害了我一辈子,还要它继续害人不成。再说,哪里有年轻人学这些老古董的。老人一边忙于手头的活计,一边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河堤,又开始自言自语:现在,我老了,做不了几年了,到时候自己编个席子放在那里,眼睛一闭,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愿意丢就丢,愿意埋就埋,人死后不就是一堆黄土?
  老人的开明与洒脱,让我不知道如何回答,突然想到张爱玲两句诗“怅惘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71岁的王师傅,11岁学做篾匠,已和竹子打了整整60年交道
  


  砍、锯、切、剖、拉、撬等这些工序是需要力气的,
  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做起来不容易
  


  老人至今仍然在做帮工,居无定所
  


  想到自己几十年不曾回的故乡,老人不免神伤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 —— 铁 匠 铺
  最近,闲来无事随便翻翻一直封尘在书架上的小书,读到爱尔兰乡诗人希尼的《铁匠铺》“我所知道的只是一扇通往黑暗的门/外面/旧车轴和铁箍生着锈/里面,锤在铁砧上短促的叮当声/出乎意外的扇形火花/或一个新的马蹄铁在水中变硬时嘶嘶作响/铁砧一定在屋子中间的什么地方/一头尖如独角兽/一头方屁股/坐在那儿不可动摇/一个祭坛/他在那儿为形状和音乐耗尽精力/有时/围着皮围裙/鼻孔长着毛/他倚在门框上探出身来,回忆着马蹄的/得得声/当汽车成行掠过/然后咕哝着进屋里去/一阵砰砰和轻击/鼓动风箱/把实实在在的铁锤平”。
  希尼的《铁匠铺》让我想到我的一个远房舅舅——杨铁匠,在老家方圆几十里,他的名气有如那铿锵的铁锤声响亮。一来,舅舅打得一手好铁,镰刀、菜刀、铁犁、锄头、铁索、铁锅……样样拿手。二来,舅舅带徒弟非常严历,正是这严,使师出杨门的徒弟们,常以自豪。小时候,我总爱往舅舅家跑,远远的站在一旁,看满是锈迹的废铁,打成一把锋利的小刀,或是精致的小铲。听大锤小锤撞击铁砧的明快节奏,烧得通红的铁具见水的滋滋声响。偶尔,还能帮舅舅扯扯风箱,兰色与橙色的火焰在我的推拉之间,尽情的舞蹈。甚至,舅舅高兴时,还能用边角料给我打把小刀什么的。现在,舅舅老了,早已经不打铁,冰冷的炉子堆满了杂物,老人常*坐炉边,品一口苦茶,抽一袋旱烟,发呆。
  记忆成了回味的依托,这过去的时节,再也难寻回来。而今,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达,什么东西都能大机器批量的生产,物丰价廉。我想寻觅点他日的影子,追忆昔年的往事,好不容易在常德城外,找到了恋旧的文师傅。67岁的文慧通师傅,开了间小小的铁匠铺,加工些刀具、锅铲、锄头、马钉之类的铁具,一个人边打边卖,生意好时做做,没有人光顾便坐坐。老人14岁开始学习打铁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现年纪大了,很多要花大力气做的东西,打不了了。想带个徒弟抡大锤,帮下手,可是还有谁愿意学这费力不讨好的活计。文师傅年轻时在乡农具厂干过,接触过铣磨电焊,几年前,老人买了个旧电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机械装置,用电机带动大锤。机器笨是笨了点,没有人那么灵活,但却省了时间和精力,也缓解了没有徒弟帮忙抡大锤之急。文师傅无比专注的打磨着每一件铁器,认真对待自己干了几十年的工作。老人告诉我,自己也不是一定要*打铁来维持生计,只是打了一辈子的铁,怎么也放不下手中的锤子。
  告别老人,已尽黄昏,老人没有送我,他要趁热将手中的刀打完。老人叮当的铁锤声,随我渐远的脚步而模糊。
  


  67岁的文师傅,打铁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通红的炉火映照着老人忙碌的身影
  


  没有徒弟,有些顾客也会帮着打两锤
  


  老人自己做了个机器,缓解无帮手之急
  


有些时候,电焊才能解决问题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 —— 姑 嫂 饼
  水乡的江南是柔软甜蜜的。飞檐翘角的民居依柔柔的流水而建,轻风吹拂着嫩绿槐柳枝条,几叶小舟缓缓的掠过,荡起涟漪点点。空气里弥漫着江南特有香甜饮食的味道,夹杂在春天的花香中,滋润着人们软软的情怀。
  去浙江嘉兴的乌镇寻梦,信步江南水乡,偶有一两句纤细女音入耳:姑嫂饼呀,香甜的姑嫂饼,带一提姑嫂饼回吧。这温柔的声音怎么听也不象叫卖,轻轻盈盈飘于耳根,似商量如问候。姑嫂饼应该是苏杭一带的特产,象棋子般大小的小饼,印了精美的图案,拿在手中好看,吃在嘴里留香,恰似江南的柔软与甜蜜。在运河的北岸,一家装修典雅考究的店铺,三两穿了蓝印花布衣的女孩,优雅的做着姑嫂饼,或在锅里炒拌,或用木模印饼,或拿花纸包装,动作轻盈娴熟。
  我随香进店,一女孩浅浅的笑迎:大哥,尝一个姑嫂饼吗?好吃的。
  我不怎么吃甜食,也不想带个负累在身,便婉言谢过:不,谢谢你,我看看你们制作姑嫂饼的流程,行吗?
  女孩微微的笑容似邻家小妹:可以的,您随便参观。您吃一个嘛,这是免费品尝的。
  执拗不过女孩的盛情,我选了一个周正漂亮的小饼,揭开糖纸,顿时一股淡淡的清香入鼻,送入口中,饼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
  女孩看着我陶醉其中,美美的一笑:好吃吗?
  我一面细品,一面点头:好吃,好吃。但却面有难色:不过,我……
  女孩淡淡的笑里露出小酒窝甚是好看,眉目间呈现少女纯朴的羞涩,却又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没有关系,您不好带,就下次吧。
  女孩告诉我,在一百多年前,乌镇方家名叫“方天顺”的夫妻茶食店,做得一手制作酥糖的好手艺。其配方独特,制作精心,味道出奇的好,深受乡民的喜爱。为了保持独家经营,方家制定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规。这方家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已讨了媳妇,女儿尚未出嫁。那方某不肯将技艺传给女儿,姑娘不免生嫉恨。一日嫂嫂配好了料,有事暂时离开了盛放作料的粉缸。在旁打下手的姑娘顺手将一包盐抖进了缸内,指望着第二天看嫂嫂的尴尬。第二天,顾客大赞“椒盐的味道好极了!”消息传到方某的耳朵里,查找原因,一无所知,不料此后竟有不少人来买椒盐酥糖。可是做了一辈子子酥糖,却无法做出像昨日的买椒盐酥糖。姑娘见“弄拙成巧”,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请求父母兄嫂原谅。方某听了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大喜。他们自此改进了配方,而且用模子定形,给新产品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姑嫂饼。
  小店里少女们忙碌的身影,飘印在玻璃隔断上,梦幻般美丽。我小心的移动脚步,拍了几张,便告辞,害怕业某鱿制苹盗诵〉甑哪?灿氚惨荨1鸸?〉辏?匚蹲派嗉庥嘞悖?唤?恍Γ汗蒙┍??饷?侄嗪茫?谇⒘斯叵担?湓昧饲橐辏?鹈哿松?睢?
  


  小屋前面是店面,中间玻璃阁开,后面为制作点
  


  仔细而小心的的印饼,是最关键的环节
  


  印好的饼四个一排的进行包装
  


  然后,装进大纸盒
  


  要卖的饼,用浓郁的民族风格小竹篮装好,置于柜台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修伞
  伞的故乡在中国,《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伞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春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的妻子云氏,见丈夫常年在外奔波,遇雨很不方便,便想做一种能遮雨的工具。她将竹子劈开剖成细条,然后蒙上兽皮,形似“八角亭”,张开若盖,收拢象棍。后人见其方便实用,便开始模仿,并陆续传开。在纸发明以前,伞是丝制的,自宋开始有纸伞、油伞、布伞乃至今天的塑料伞。
  小时候,我们那里给伞取了个形象而优雅的的名字——“开花儿”。雨后,随着一声悠长的吆喝:修---开----花儿--呦,乡亲们便从家里拿出一两把破损的大红油纸伞、小花伞、黑布伞,请修伞匠打个补丁,或是换条骨架,甚至整伞绷纸涂油,若伞主是貌美的女孩或多情的少妇,修伞人还会即兴来几笔花鸟,抹几笔山水,一把漂亮的花纸伞即现眼前。
  61岁的张师傅,原来是常德河洑制伞厂的技术工人,十多年前工厂倒闭,做了几十年伞的张师傅,怎么也舍不得将“伞”丢弃,就在自家门前的小巷口摆了个修伞摊,这样,既能天天与伞交道,又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张师傅爱伞,他收集了全国各种伞样以及骨架与伞把,对每种伞的性能材质了如指掌,说起伞来,似数家珍。老人的技术娴熟,不管你拿把什么伞,也不管你的伞坏成什么样子,经他一修都能整旧若新。
  张师傅常年修伞,锋利的伞骨断口将他的双手划出一道道伤痕,粗糙的大手修起伞来却灵巧无比,无论是穿针引线,还是接骨换架,老人动作总是敏捷迅速,干净利落。他一边精心的修理着手中的一把近支离破碎的雨伞,一边自言自语:现在的伞便宜了,但质量远不如以前,用料不讲究,做工也不地道,一把伞撑不了几天。而今,来修伞的人少了,伞坏了就扔了,一天能修个两三把就不错了,几年前,我专门修伞都忙不过来。
  张师傅将修好的伞,细心的系扎好,抽了口烟,等待伞主人将其领回,也等待着下一位顾客的光临。
  


  张师傅在家前的小巷口摆了个修伞摊
  


  老人收集了很多伞的伞样、骨架
  


  只是年纪大了,有时候眼睛与手都不是很好使
  


  修一把伞一般就是一两块钱,老人一个月平均能赚三四百块钱
  
  正 在 远 去 的 手 艺 —— 剃 头 担 子
  剃头的历史我实在无从考证,只是下意识里觉得,人类的文明应该与剃头多少有点关系。剃头是老式的叫法,现在时代发生变化了,剃头的称谓也改叫“剪发”“理发”甚至“美发”了,当然剃头匠便称为理发师或美发师。我这人怀旧,总改不了称剃头为理发,惹得金发的小姐、红头的少爷,似研究古董般上下打量,从此若剃头,再不敢进装修豪华的美容厅,而去僻静的小巷寻剃头担子或简陋的理发店。
  记得小时候,剃头是请师傅到家里来剃的。剃头的师傅挑了担子过来,一头是木柜子,柜子是一把设计得科学合理的折叠椅,柜有抽屉,装了推剪、剪刀、箅子、梳子、剃刀、刷子、荡荡布等。另一头则挑了一个特制的脸盆架,上搁铜脸盆,脸盆里放了一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毛巾,下放土炉子、木炭、以及一把破扇。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剃头行头,要数剃刀、箅子和荡荡布了。剃刀锋利无比,我非常的想拥有一把,但大人是不让玩的,那理由自不必言说。箅子,我们村有几个不爱干净的小女孩,头发里常长虱子,剃头师傅一到,大人便要借比梳子密实得多的箅子,箅虱子。那箅子经她们用过,我们男孩是不会再用的,怕那上面粘了虱籽蛋。荡荡布,因剃头师傅长年累月的荡磨剃刀,而油腻发亮,随成了专门比方龌龊孩子衣服的代名词。
  现在,剃头担子少了,剃头师傅必备的十六般技艺(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懂的人也不多了。年近古稀的张师傅,已经剃了几十年的头,他每天清晨都会从家里挑出担子,到市区的常蒿路摆摊,风雨无阻。老人技术精湛,态度热情,收费便宜,来找他剃头的人还是很多。我也坐上了张师傅的折叠椅,请他给我剃个平头。老人不紧不慢的给我围上披布,手推剪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剪子均匀的移动,果断的将头发拦腰截断,干脆利落。没有电动剪刺耳的嚣叫,更不担心将你的头发连根拔起,揭头皮般的痛苦。推剪围头一周便剪完,张师傅绝不来第二刀。修面前,老人将毛巾用热水浸透,平敷在我的脸上,然后老道地在那条油光的荡荡布上反复地蹭着剃头刀,待剃刀锋刃可鉴时,方才停下。我半躺在折叠椅上,微闭双目,锋利的刀刃在我的面部缓缓地运行了——利而不灼、行而不滞。最后,老人还要帮我洗耳按摩,见他实在辛苦,我婉言谢绝。
  现在人们追求健康、时尚、休闲、快乐,还有那说不清的剃头的品位。剃头已经不再是剪短那么纯粹了,剃头担子正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老人每天清早就挑着一头冷一头热的剃头担子,到常蒿路的小巷张罗开了
  


  张师傅用的是老式手动推剪,用习惯了,比电动的还好使
  


  张师傅的工具简陋,但技术一流,收费便宜,光顾的人还是很多,主要是些老人及到城内打工的农民兄弟
  

  张师傅洗头用的还是香肥皂,这样,比洗发水节约成本些
  
  正 在 远 去 的 手 艺——修理自行车
  自行车应该是所有代步工具里,最实用、最方便、最简单、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中国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从欧洲进口了几辆,至今日,我国以拥有近5亿辆高居世界首位,几乎占了全世界自行车总量的一半。想当初,多少中国人为骑上一辆名牌自行车,而钻后门,找关系,套近乎,弄计划。“永久”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梦,“凤凰”陪嫁了几代美女的幸福,“飞鸽”奢侈了多少市民的自豪。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公共交通的发达便利,自行车已经逐渐从人们出行的依赖中慢慢淡出。
  家住武陵区南坪乡的谢四和师傅,从自行车还是人们心中的三大件时,就开始修车,已近二十年。谢师傅自在南坪乡沙港社区,搭建了一间十多平米的铁皮小屋后,就彻底的告别了十多年游走街巷,摆摊设点,风里作业,雨中干活的日子。新建的修理铺离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能回去吃顿饱饭,也方便照顾家里,生活安逸了许多。
  谢师傅非常热情的接待着每一名光顾修理店的客人,无论是更换零配件、正盘校位的大工程,还是补胎加气的小儿科,他都一视同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修完车、补完胎,他都要认真的观察每一个螺丝,看是否松动,仔细检查每一个轴承,看要不要上点润滑油,将车座车把擦拭干净后,才将车交给车主。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动作,为顾客增添一份放心,为自己赢得一份口碑,为今后创造一份机遇。
  谢师傅看着马路上密密麻麻过往的汽车,不禁一声叹息,现在他的工作条件虽然有很大的改观,生活也舒适了许多。但生意远不如以前,人们已不太爱骑车上下班,出门打的快捷迅速,乘公共汽车也很方便便宜。三、四年前,一天修二十来辆车是常数,而今最好的时候也只能是这样子,修理费却还是十年前的老价格。不过,谢师傅也满足了,每月几百元的收入相对稳定,生活开心顺意。
  谢师傅想到:自行车干净节能,有益身体健康,比公共汽车更可*。忍不住一笑:中国这几年应该不会也不能丢弃自行车。
  

  


  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得仔细排查
  


  质量是生命,是价值
  


  质量,也是生存的希望
  


  因为认真,所以,谢师傅的生意一直都还过的去
  


  经济的突飞猛进,交通的迅速发展,使他不免担忧
  
  正 在 远 去 的 手 艺——做七彩面人
  昨天还是漫天飞雪,今天已经是艳阳高照,春意浓浓。晴朗的天空明亮了缤纷的街市,上街的游人多了,人们的脸上笑了,甜美的笑容洒落满街。
  做面人的蒋师傅顾不得旅途疲劳,从小旅馆背了家什就上街,他不能耽误了今天的好日子:难得的大晴天外加星期天。昨天,蒋师傅从火车上下来,感觉常德的寒冷,似回老家山东荷泽一般,心想南方的春天也如冬。他很早就听说,南方人爱花俏漂亮的东西,家里的同门兄弟都劝他到南方去闯闯,直到今年过完春节,蒋师傅才下定决心,挥泪告别妻儿,背上只有在赶庙会或逢年过节,才用的捏面人的家什,踏上南行的列车,闯荡江湖。昨晚,蒋师傅即使很累,也没有怎么睡好,一个人安静的时候,老想家,想家里的亲人,想家里的朋友,想家里的庄稼,还有那熟悉的乡音。早晨,蒋师傅迷迷糊糊的推开窗户,不觉阳光灿烂,气温顿升十几度,方才醒来:这是在异地他乡。面人一般都是孩子买,蒋师傅选择了学校相对比较集中的人民西路摆摊。稍做准备,就开始捏样品,插在摊子的面板上,招揽生意。不一会,就围了好大一群人,看这问那,新鲜与好奇使人们驻足围观,久久不愿离开。蒋师傅一般不怎么答话,他听不太懂本地方言,头也不抬的轻声告诉人们:糯米做的,吃不得,一块五毛钱一个。
  漂亮的小面人吸引了无数过往的客人,他的生意特红火,供不应求。老人来了:好久不见的老手艺;家长来了:看,多精致,回家用橡皮泥照做一个;小男孩来了:我的孙悟空比你的奥特曼厉害得多;小女孩来了:我的小姐好漂亮,你再给我做个丫鬟。老人乐了:儿时的愉悦,从记忆深处蹦了出来;家长乐了:寓教于乐,价廉物美;孩子乐了:七彩的童年又多了一种颜色;蒋师傅乐了:在家乡,这简直是梦想。
  我静静的站在小摊边,看着蒋师傅熟练的捏、刮、搓、揉、点、划、按、插,三下两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精灵就出来了,不禁由生敬意。小时候,我在休息日或假期,没有什么事做,常一个人在街上闲逛,遇见什么希奇好看,总要看个明白,弄个究竟,一呆就是半天。记得有一天,寒假前夕,考完试我怀揣五毛钱,到书店看小人书。这五毛钱,我已经揣了好几天了,舍不得用,就那么带在身上壮胆,心想如果书店卖书的老头赶我走的话,我就将钱拿出来,装做真想买而只是认真选的样子。接连几天,那老先生都没有赶我,当然,五毛钱,也就还在我的口袋里,继续武装着我。出书店门,见一大群人围着看热闹,我也挤进去,是捏面人的,小面人非常的漂亮可爱,我看呆了,一根筷子,几个彩色的小面团,怎么就捏出那么多生动的小人?围观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批,最后只有我趴在摊边,一动也不动的看着,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老人在收摊。老人看我如此喜欢,如此执着,拍了拍我的头:孩子,你没有钱吧,来,我送你一个,你喜欢哪个?我一听急了,连忙拿出我的五毛钱:不,我有钱,只是我要买书的。老人慈祥的笑了笑:孙悟空,你喜欢吗?爷爷送你一个,你陪了爷爷这么久。我在不停的谢谢里举着孙悟空,乐滋滋的回家了。快到家,我怎么也不敢将我的小面人举进屋,严厉的父亲肯定会责骂我,为这小东西而不回家吃午饭的。我悄悄的将小面人藏在家后的纸盒子里,然后,装做刚从书店看书回家的样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偷偷的跑到屋后去看小面人,举着孙悟空一会儿大闹天宫,一会儿三打白骨精。后来,我和父亲从老家过年回来,小面人就不见了,让我伤心了好一阵。
  看着蒋师傅捏的五彩面人,看着孩子美滋滋的笑脸,我也乐了,为面人,为孩子,为自己,为蒋师傅。
  


  


  蒋师傅三两下就捏出一个小面人
  


  他将捏好的小面人插在摊子的前板上,招揽生意
  


  大人孩子都爱看蒋师傅捏面人
  


  孩子拿到小面人,立即开始了与小精灵的对话
  


  老人乐了,孩子乐了,蒋师傅乐了......  
  浙江嘉善西塘 卖水豆腐的老人
  


  


  


  


  
  浙江 嘉善 西塘 捕鱼为生的老人
  


  


  
  湖南怀化洪江黔城 捡瓦的瓦匠
  


 
  贵州从江丙妹岜沙 织布的苗族妇女
  


 
  贵州黎平肇兴 用镰刀剃头的侗族老人
  


  
  浙江嘉善西塘 绣花并卖绣品的妇女
  


 
  贵州从江丙妹岜沙 做蜡染花边的苗族妇女
  


  
  贵州从江丙妹岜沙 做扁担的苗族老人
  


  湖南常德石门皂市 吹唢呐的土家汉子
  
43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22 06:06:22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只有早上偶的网才快点。。晕。
44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25 17:06:03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太卡了。

[ 本帖最后由 妩妩 于 2007-7-4 22:31 编辑 ]
45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25 17:06:00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Burberry高尔夫T恤 演绎高品质生活






   



















   07新款Burberry高尔夫T恤,功能型防风T恤是高尔夫世界中不可或缺的样式之一,也是这个季节最实用的服装之一,整个系列有无数颜色和纹理可供选择。







贵族气质 Burberry 高尔夫配件用品





















  



   Burberry,作为老牌的高尔夫用品品牌,将其品牌经典之作——格子,也融入了高尔夫用品之中,彰显贵族气质,优雅之气与高尔夫这种绅士运动十分相配。







BURBERRY男装手表














   手表是男人的珠宝,就象你的女朋友如此看重她的手镯,项链和耳环一样。手表不只是个计时工具,它还是时尚和身份的象征。它应该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当然应该排在房子,汽车和游艇之后,毫无疑问)与收藏,BURBERRY男士手表集优良品质于一身,无论是外观还是品质,绝对都是顶级的,也绝对是你最佳的拍挡。






Burberry07新款眼镜 休闲大气



















   尊贵纯正的英伦品牌Burberry眼镜系列拿捏准确时尚的元素,休闲不失大气,无论是搭配可爱娇俏的淑女裙,还是搭配稳重干练的职业装,或是搭配休闲时髦的宽松衣,都能尽显大牌风范。







BURBERRY 潮流配饰







Burberry 蓝标粉红格纹手机吊饰



BURBERRY 经典格纹钥匙圈



BURBERRY 骑士格纹方型金属皮带头宽版皮带



BUREBRRY 2006春夏新款战马PVC皮带



Burberry蓝标格纹铆钉拉炼长夹粉红包



Burberry蓝标斜格纹锁包手链组



BURBERRRY PRORSUM 金色风华走秀系列-短夹



~Burberry 蓝标三折短夹-粉红



BURBERRY悠闲的午后大帕领巾-粉红



BURBERRY 素面斜格边大帕巾-米



BURBERRY 黑白边正格大帕巾-米


  以实用与时尚并重闻名世界。独家防刮材质皮革、经典的格纹、大方优雅的剪裁,不只掳取了无数人的欢心更让品味升级。






Burberry品牌简介:




创始人: Thomas Burberry

设计师: Christopher Bailey

品牌产品:品类:男装、女装、运动装、体育用品、牛仔装、皮饰品、配件、香水、家饰品

设计风格: Burberry是英国老资历的服装品牌。1835年Thomas Burberry 设计了一种防水大衣,把它称为“轧别丁”,因为爱德华七世的习惯性命令“给我Burberry”而得名“Burberry”。
   著名杂志《男装》很好地概括了Burberry服装的性能特征:“Burberry服装最能承受冷风、热风、雨、风暴,在寒冷气候下能形成良好的人体环境。
   早期的猎装和钓鱼装必须要有理想的防风雨效果,能承受相当大的风雨,同时又要有良好的透气性。Burberry服装满足了这一要求,提供优异的服用性能。
   汽车发明后,Burberry马上推出驾驶穿着的男装、女装,不管是敞篷汽车还是封闭汽车,Burberry都能调整自己使与之相适应,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和风格。
   实际上,满足顾客对“品味和风格的要求”正是Burberry设计的源动力。传统的“Burberry格子”以及“新豪斯格”受到英国商标管理局的登记保护,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柏帛丽设计上,以Prorsum Horse(普朗休·豪斯)为商标的系列配件、箱包、化妆品以及在瑞士制造的手表也都是典型的Burberry风格特征。
   如今,Burberry,这个典型传统英国风格品牌已在世界上家喻户晓。它就象一个穿着盔甲的武士一样,保护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服装文化。

Burberry - 皇室御用品牌:Burberry是一个最能代表英国的品牌。Burberry早期是发展户外服饰的,早于一八八零年,Thomas便发明了一种防水透气的布料, Gabardine,并于一八八八年取得专利为当时的英国军官设计及制造雨衣,英皇爱德华七世其后更下令以Burberry这款雨衣作为英军军服之一。而一九一一年,Burberry再凭藉为首位征服南极的旅行家Ronald Amunden提供旅行服饰而扬名于世。
    一八九零年Burberry设计的干湿褛一直为历久不衰的潮流。于战后此款干湿褛更成为众多名人明星的心头好,当中包括柯德莉夏萍和《北非谍影》男主角堪富利保加及女主角英格烈保曼。除了一九零一年创作的骑士商标成为Burberry家喻户晓的一个标志。其次,当然不得不提一九二四年创作的Burberry Check “Nova” – 代表Burberry的格子图案。此格子图案首次出现是用于干湿褛的内里上,而于一九六七年注册成为商标后更广泛用于其他产品,如雨伞及行李箱上。 Burberry一直深受皇室爱戴,更分别于一九五五年及一九八九年成为皇室御用品牌。一九九七年由于管理阶层的变动,CEO Rose Marie Bravo的加盟,Burberry的方向产生了变化,由向来主要为皇室和年纪较长的名人提供服饰及至于多个层面的客人,进一步扩大客人网路。二零零一年,Burberry 在创作总监Christopher Bailey的带领下推出了Prorsum高级男女装系列,不但为经典的干湿褛及格纹图案注入新完素,亦为品牌建立时尚新形象,一洗以往古老形象。另外,当时为Burberry Check加入新色 – 黑,红格子,及找来名模Kate Moss和Stella Tennant穿上Burberry Check比坚尼拍摄硬照,也使一度于品牌低潮的Burberry重振雄风,令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并成为一百年来销售额最高的一年。而二零零三年, Burberry更推出了以创立人Thomas Burberry命名的新系列,提供更年轻及时款的轻便服饰,进一步把品牌推至年青品味一族。
    Burberry深受亚洲人所喜爱,而日本人对之更为之趋之若鹜。Burberry有鉴于日本市场的号召力及炙手可热,特别以特许经营的合作方式让日本生产由当地设计,颜色较鲜艳、较年轻化及较便宜的Burberry blue label和black label系列。其产品更只以日本国内为唯一的销售地域,连作为总部的英国亦未可设此两系列品牌的零售服务。有别于Burberry London的沉稳、厚实,Burberry Blue Label给人的感觉是轻快而简约,故此不少少女也钟情于Blue Label和Black Label的产品。
     二零零六年七月,被誉为历来最佳CEO的Rose Marie Bravo离任Burberry CEO一职,且看Burberry以后如何发展。。








[wma]http://bbs.cnhubei.com/UploadFile/2006-12/2006122921584071844.mp3[/wma]





[ 本帖最后由 妩妩 于 2007-7-4 23:21 编辑 ]
46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25 19:06:39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http://luxury.china.com/zh_cn/brand/burberry/

[wma]http://www.ljpzcy.cn/008.mp3[/wma]

[ 本帖最后由 妩妩 于 2007-6-25 20:04 编辑 ]
47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6-28 13:06:49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48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07-10 16:07:3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附件:

55.JPG    (2007-07-10 16:07:35)
555.gif    (2007-07-10 16:07:35)
49楼
引用    回帖
妩妩

55

认证会员

。。。。。。

贴子 136977

精华 2

积分 70960

信用 0

竞猜 1

魅力 4652

威望 2

现金 5829 CZB

银行 4320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5-06-24

发表于:2007-12-26 18:12:4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妩妩
有空就来吧。。最近我也忙起来了,要做年终决算报表了。。。
50楼
引用    回帖
 51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