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习俗:赏菊(观赏菊花)、登高(登高山、登高塔)、佩茱萸·簪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放纸鹞(放风筝)、吃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饮菊酒(喝菊花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