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123456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42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寻找丢失的记忆——深入电脑数据恢复3
一、知难行易——了解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  
为了加深大家对数据恢复的理解,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这里以硬盘为例做简单说明(软盘、光盘及闪盘的数据存储原理与硬盘大同小异)。先来看看硬盘的数据结构。当我们拿到一块新硬盘时,必须先对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后才能使用。对于目前大多数朋友所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来说,硬盘被操作系统划分成主引导扇区、操作系统引导扇区、文件分配表、目录区和数据区这5个部分。其中主引导扇区在每块硬盘中都是唯一的,一块硬盘上只能有一个主引导扇区,而其他部分则在硬盘的每个分区里都会存在。  
软盘、光盘、闪存盘和硬盘的数据存储原理其实有较大不同。软盘的存储原理更像是录音带,直接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把磁场变化变成电流变化,对磁头和磁介质等材料并没有特殊要求。光盘上面也说了,至于闪盘,是直接用半导体储存高电位和低电位信号来表示0和1的数据信息。同时,各种存储介质所采用的文件格式也有很大区别。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它包括硬盘主引导程序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两部分。主引导程序是由分区程序(如大家最常用的Fdisk)产生的,所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主引导程序可能会不同。它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确定以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然后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即操作系统)调入内存执行。而对于分区表,大家应比较熟悉了,它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0磁道0柱面1扇区的最末端。它规定着系统有几个分区,每个分区的起始和终止扇区、大小及是否为活动分区等重要信息。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即OBR(OS Boot Record),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如果硬盘被设置为多重引导方式,则位于每个引导系统所在的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它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如检查通过,就将引导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BPB分区表参数块则是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同一个硬盘,用生产厂家的原厂工具来分区与用Fdisk或Partition Magic之类的第三方工具来分区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试一下,先用原厂工具来分区,然后启动Partition Magic查看,发现什么问题没有?通常用原厂工具分区的硬盘开头或结尾部分,有可能还剩下4~8MB左右的未使用空间,而用Fdisk或Partition Magic分区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这是硬盘厂家为防止硬盘因为引导区的信息出错,或该处扇区物理损坏而产生的一系列麻烦而采取的一个小小的但是却很有实用价值的措施。所以,一般用原厂工具分区,硬盘工作起来会比较稳定,在非法关机时也不容易掉链子;即使出现所谓的零磁道损坏(逻辑零磁道)、引导区出错而导致系统不认盘等问题,用户也不需使用Disk Editor、PCTools等软件修复(甚至找JS维修),只需一个原厂工具重新快速低格然后分区就一切如常了。  
文件分配表即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是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FAT的格式有很多种,大家比较熟悉的有FAT12、FAT16和FAT32等格式。FAT12目前仅在软盘驱动器中使用,FAT16只能用于2GB以下的分区;而FAT32使用最为广泛,可管理的最大分区为32GB。  
在硬盘克隆、扫描、格式化、拷贝大文件过程中突然断电的话,基本可肯定会出现分区表损坏的情况。不过现在大家知道原来分区表有两个,同时如果使用原厂工具分区,非法关机时则不易丢失分区表信息。文件系统的格式除了FAT16和FAT32外,还有NT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HPFS、NFS、SMB、SysV、PROC、JFS等。其实,日常我们接触的都是DOS和Windows下的文件系统,而其他的文件系统则同我们相距较远,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目录区即DIR(Directory),它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DIR记录着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对于文件来说,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文件的属性等。操作系统在定位文件位置时,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再结合FAT表就可知文件在磁盘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了。  
数据区即DATA,当将数据复制到硬盘时,数据就存放在DATA区。对于一块储存数据的硬盘来说,它占据了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但如没有前面所提到的4个部分,DATA区就仅只是一块填充着0和1的区域,没有任何意义。  
也不能说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在SCSI硬盘这种具备完整的校验和安全机制的硬盘上,数据区的信息里也还有很多附加标识信息和校验信息,可作为数据恢复的手段。IDE硬盘上则确实较麻烦,要花不少功夫。不过目前很多发布数据恢复软件的公司都在不断研究这个问题,希望能通过优化算法,尽量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和恢复速度。  
当操作系统要在硬盘上写入文件时,首先在DIR区中写入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后缀名、文件大小和修改日期),然后在DATA区找到闲置空间将文件保存,并将DATA区中存放文件的簇号写入DIR区,从而完成整个写入数据的工作。系统删除文件时的操作则简单许多,它只需将该文件在DIR区中的第一个字符改成E5,在文件分配表中把该文件占用的各簇表项清0,就表示将该文件删除,而它实际上并不对DATA区进行任何改写。通常的高级格式化程序,只是重写了FAT表而已,并未将DATA区的数据清除;而对硬盘进行分区时,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 并没有改写DATA区中的数据。正因为DATA区中的数据不易被改写,从而也为恢复数据带来了机会。事实上各种数据恢复软件,也正是利用DATA区中残留的种种痕迹,来恢复数据,这就是整个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
● 二、亡羊补牢——实战数据恢复  

一般存储器中的数据被破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导致存储数据被破坏或完全丢失;  
(2)使用人员的误操作;  
(3)计算机设备的硬件故障,包括存储介质的老化、失效;  
(4)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  
(5)“黑客”程序或软件Bug对数据的破坏。  
我们要根据数据损坏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恢复方法。现在我们就针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硬盘、光盘、软盘及闪存等设备,来谈谈数据恢复的具体工作。  
在《大众硬件》2003年第12期的专题《再见硬盘的硬伤和软伤——硬盘维修与数据恢复》中,笔者提到南方一家公司写的一个恢复软件,并就他们说的可从厂家级数据列表(P列表)被清除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发表了几句评论后,收到了他们的责难,这里我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在所有正常损坏的方式中(上面说的几种),甚至更极端一点,把硬盘从五楼高扔到地上,都不会导致P列表清除,除非有人吃饱了撑的,愿意花一百几十块让人用PC3000之类的软件清除P列表。因此,国外的恢复软件都没有在零售版本中为这种正常损坏下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专门放上这样的功能。写出这样的软件展示一下公司的实力是有意义的,但因为别人没有放上类似不实在的功能就说自己天下第一、独一无二那就未免有炒作嫌疑了。毕竟数据还在硬盘里面放着,虽然清除P列表的同时,也等于同时改变甚至完全清除了目录区的信息,大大增加了数据恢复的难度,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一种新的算法和恢复方式,要恢复数据也并不是海底捞月;而且国外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软件,只是没有零售版而已。  
1.硬盘的数据恢复  
硬盘作为操作系统的载体,是各种程序运行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病毒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现象最为常见。  
①恢复由分区表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  
分区表记录了关于硬盘分区情况的重要信息,是引导型病毒最喜欢破坏的地方。当硬盘的分区表被破坏后,系统就会无法正确识别分区,从而造成硬盘的分区丢失,导致无法引导系统。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丢失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有时用户也会因对分区软件不熟悉,从而错误地删除某个分区,会造成该分区内数据丢失。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恢复硬盘中的数据,因为数据区并未损坏,仅是因为硬盘的分区表被改写而无法正常访问,所以最佳的修复方法是恢复硬盘分区表。只要能正确恢复硬盘的分区表,就可恢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一般情况下,如事先已利用软件备份了硬盘的分区表信息,只需通过该软件将分区表还原即可(很多硬盘工具都具有备份硬盘分区表的功能,笔者推荐使用Disk Genius,该软件为全中文界面,使用十分方便)。但如事先并未备份分区表,就只有利用软件来重建分区表了(无论用什么方法来修复分区表,在修复之前必须先将BIOS中的病毒保护功能关闭,即进入“BIOS FEATURES SETUP”设置,将“Virus Warning”选项设置为“Disabled”,否则当分区表被修改时,系统会报警并挂起,导致修复失败)。由于对分区表的操作,不会影响到硬盘的数据区,所以我们可在备份了原有分区表的情况下,直接将新的分区表写入硬盘,而不用担心对硬盘上的数据造成影响。  
软件推荐1:KV3000  
这里笔者向大家首推的软件是KV3000 DOS版。利用KV3000中的“系统测试和灾难修复”功能,可方便地修复硬盘分区表。使用方法是:先利用DOS引导软盘引导系统,然后启动KV3000,进入KV3000主界面。  

图01:KV3000 DOS版主界面)  
然后按F10键进入“系统测试与灾难修复”界面,此时程序会自动检测硬盘分区表。如分区表被破坏,则屏幕显示: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 - Error!!!  
Fix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 or Sector (Y/N)?  
意为:硬盘分区表错误,是否修复硬盘分区表或引导区?  
按“Y”开始修复分区表,屏幕显示“Scanning……”字样的提示。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下提示:  
Insert a formatted diskette into drive A, Pressed “Y” to save “error” Partition table floppy filename HDPT.VIR,“N” to exit continue (Y/N)。  
意为:请插入一张软盘,以便将原先硬盘的分区信息备份到软盘上。插入软盘后按“Y”键继续,按“N”退出。(请注意,备份原先硬盘分区表的步骤不能跳过,所以在利用KV3000修复分区表前一定要先准备好一张没有问题的软盘。这样即使还原分区表不成功,也可利用KV3000/HDPT.DAT命令将分区表还原至修复前的状态,再尝试利用其他软件修复。)  
然后插入一张空白软盘,并按“Y”键后,屏幕显示: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 or boot sector fixed OK!!!  
Fixing ……  
此时KV3000便开始自动修复分区表,当屏幕上显示:  
OK!OK!OK!  
Press any key to return ……  
则表示重建分区表的操作成功了。此时可按任意键退出并重启电脑,再利用软盘引导系统。一般情况下,原先丢失的分区都可恢复,数据也不会丢失。如发现修复后的硬盘分区与原先的分区不符,则可利用KV3000/HDPT.DAT将分区表还原至修复前的状态。  
友情提示:  
(1)KV3000相对来说比较“古老”,在某些内存超过512MB的电脑上执行可能会提示出错;  
(2)由于KV3000在修复分区表时,必须要求备份分区表,因此不能通过光盘引导系统,否则会因无法将分区表备份到A盘而中断修复工作;  
(3)修复后的硬盘有可能仍无法引导,这可能是由于启动文件已被破坏,这时需要利用“SYS C:”命令来传输系统文件,有必要的话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  
小结:KV3000的“系统测试和灾难修复”功能是个很好用的硬盘修复工具,特别是在没有备份硬盘分区表的情况下,它往往可让硬盘数据起死回生。它对使用者也没什么特殊要求,只需按软件提示操作即可,成功率相当高,很适合没有数据恢复经验的初学者使用。  
这个软件好像对现在的大硬盘支持有点问题,笔者用一个160GB的硬盘试了几次都没有办法重现上面所说的情况。120GB的硬盘在2004年第一期写硬盘结构的时候解剖掉了,没有更多的其他大容量硬盘来做测试,所以只能存疑。不过在小一些的硬盘上,这个软件效果确实不错。  
推荐软件2:Disk Genius  
Disk Genius的前身就是DISKMAN,是一款经典的全中文经典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采用纯中文图形界面,支持鼠标操作。作为一款硬盘分区管理工具,它提供强大的分区表重建功能,可以迅速修复损坏了的分区表。  

(图02:Disk Genius使用界面)  
利用Disk Genius重建分区表操作起来相当简单,点击“工具”菜单,选择“重建分区表”,程序提示“建议先备份分区表”。之后重建分区表时系统会提示选择“自动方式”或“交互方式”  

图03:选择重建分区表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自动方式”(如选择交互方式,则每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此时程序会开始全面扫描硬盘,扫描的时间视硬盘的大小而定。当扫描结束后,程序会提示“分区表重建完毕,存盘后生效”,并将恢复后的硬盘分区情况显示出来。如对该修复结果满意,则可选择“硬盘”→“存盘”,以保存重建后的分区表;如不满意此时程序修复的结果,可选择“硬盘”→“重新加载”,然后再通过交互方式来重建分区表。这里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没有选择“存盘”前,一切修复都是在内存中完成的,并不会真正写入到硬盘中,所以可无限制操作而不用担心破坏数据;而一旦选择了“存盘”,对硬盘的修改就会生效了。  
友情提示:  
(1)和KV3000不同的是,Disk Genius在重建分区表时不会强制备份分区表,但笔者仍建议大家在重建分区表前备份原来的分区表;  
(2)对目前动辄数十GB的硬盘,Disk Genius重建分区表时扫描硬盘所花的时间相当长,使用者要有耐心(特别是在硬盘的分区表被彻底破坏后、所有分区全部丢失的情况下,扫描时间实在有点不能忍受。相比之下KV3000的效率要高得多,这也是笔者将Disk Genius作为推荐软件2的原因)。  
其实,即使不用Disk Genius这类工具来修复分区表,使用如Easy Recovery或Final Data这类数据恢复软件,也可在分区表损坏的情况下直接恢复数据。不过请大家记住,在恢复时不要选择逻辑驱动器而要选择物理驱动器,因为分区表坏了,则根据坏的分区表显示出来的逻辑驱动器信息也必然是错误的,你要从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错误的逻辑驱动器里恢复数据则根本就不可能。同时,还要忍受一下漫长的扫描时间对你的折磨。  
②恢复硬盘主引导程序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最为敏感的部分,其中的主引导程序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操作系统。如果硬盘主引导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  
推荐软件:Fdisk  
修复硬盘主引导程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执行“Fdisk/MBR”命令,利用Fdisk程序中包含的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直接将硬盘的
11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00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Windows XP 恢复管理员密码的五大秘诀
秘诀1:大家知道,WindowsXP的密码存放在系统所在的Winnt\System32\Config下SAM文件中,SAM文件即账号密码数据库文件。当我们登录系统的时 候,系统会自动地和Config中的SAM自动校对,如发现此次密码和用户名全与SAM文件中的加密数据符合时,你就会顺利登录;如果错误则无法登录。既然如此,我们的第一个方法就产生了:删除SAM文件来恢复密码。  
  如果你不用管本来系统卡包含的任意账号,而且有两个操作系统的话,可以使用另外一个能访问NTFS的操作系统启动电脑,或者虽然没有安装两个系统,但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来访问NTFS。然后删除C:\WINNT\system32\config目录下的SAM文件,重新启动。这时,管理员Administrator账号就没有密码了。当然,取下硬盘换到其他机器上来删除SAM文件也算个好办法。  
  小提示:WindowsNT/2000/XP中对用户账户的安全管理使用了安全账号管理器(Security AccountManager,SAM)的机制,安全账号管理器对账号的管理是通过安全标识进行的,安全标识在账号创建时就同时创建,一旦账号被删除,安全标识也同时被删除。安全标识是惟一的,即使是相同的用户名,在每次创建时获得的安全标识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旦某个账号被删除,它的安全标识就不再存在了,即使用相同的用户名重建账号,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安全标识,不会保留原未的权限 。  
  安全账号管理器的具体表现就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am文件。SAM文件是WindowsNT/2000/XP的用户账户数据库,所有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部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  
  秘诀2:使用Off1ine NT Password & Registry Editor。用该软件可以制作Linux启动盘,这个启动盘可以访问NTFS文件系统,因此可以很好地支持Windows2000/XP。使用该软盘中的一个运行在Linux的工具Ntpasswd就可以解决问题。并且可以读取注册表并重写账号密码。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根据其启动后的提示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在此,建议你使用快速模式,这样会列出用户供你选择修改哪个用户的密码。默认选择Admin组的用户,自动找到把Administrator的名字换掉的用户,十分方便。  
  秘诀3:使用Windows Key 5.0。该软件包含在PasswareKit5.0中,用于恢复系统管理员的密码,运行后生成3个文件:txtsetup.oem.winkey.sys和winkey.inf,3个文件一共才50KB,短小精悍。把这3个文件放到任何软盘中,然后使用XP安装光盘启动电脑,启动过程中按F6键让系统安装第三方的驱动程序。此时,正是我们切入的最好时机,放人该软盘就会自动跳到WindowsKey的界面。它会强行把Administrator的密码换成 "12345",如此一来何愁大事不成?呵呵!当你重新启动以后,你会被要求再次修改你的密码。  
  秘诀4:使用NTFS DOS这个可以从DOS下写NTFS分区的工具。用该软件制作一个DOS启动盘,然后到C;\Winnt\System32下将屏幕保护程序logon.scr改名,接着拷贝command.com到C:\Winnt\system32下(2000可以用cmd.exe),并将该文件改名为logon.scr。这样启动机器后等待5分钟,本应该出现的屏幕保护现在变成了命令行模式,而且是具有Administrator权限的,通过它就可以修改密码或者添加新的管理员账号了。改完后不要忘了把屏幕保护程序的名字改回去啊。下载地址:http:/www.cgsecurity.org/index.html?  
  秘诀5:下面介绍一个比较与众不同的方法。你可以在别的分区上再装一个XP,硬盘分区格式要和原来的一样,并且请你注意一定不要和原来的XP安装在同一分区!在开始之前,一定要事先备份引导区MBR(Master Boot Record).备份MBR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编程,或使用工具软件,如杀毒软件KV3000等。装完后用Administrator登录,现在你对原来的XP就有绝对的写权限了。你可以把原来的SAM拷下来,用lOphtcrack得到原来的密码。也可以把新安装的XP的Winnt\System32\Config\下的所有文件覆盖到C\Winnt\System32\Config目录中(假设原来的XP安装在这里),然后用KV3000恢复以前备份的主引导区MBR,现在你就可以用Administrator身份登陆以前的XP了。  
  小提示:MBR俗称"主引导区",它的作用是读取磁盘分区表(Partition Table)里面所设定的活动分区 (Active Partition),位于硬盘的柱面0、磁头0、扇区1的位置,也即俗你的0磁道位置。它是由分区命令fdisk产生的。MBR包括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这两部分。MBR结束标志为55AA,用杀毒软件KV3000的F6功能即可查看,其默认画面即为MBR。如果MBR找不到活动分区,就会在屏幕上显示像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等错误讯息,所以,如果你的WindowsXP无法正常开启。而你又在屏幕上看到类似这样的错误讯息,原因大多就是出在这里了。
12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3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木马”万能查杀法和清除法除法
“木马”万能查杀法和清除法除法!  
1。“木马”万能查杀法。  
很多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的菜鸟们,在计算机中了“木马”之后就束手无策了。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新版杀毒软件都可以自动清除大部分“木马”,但它们并不能防范新出现的“木马”程 序。因此,查杀木马,最关键的还是要知道“木马”的工作原理。相信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会 成为一名查杀“木马”的高手了。  
    “木马”程序会想尽一切办法隐藏自己,主要途径有:在任务栏中隐藏自己,这是最基本的办法。只要把Form的Visible属性设为False,ShowInTaskBar设为False,程序运行时就不会出现在任务栏中了。在任务管理器中隐形:将程序设为“系统服务”可以很轻松地伪装自己。当然它也会悄无声息地启动,黑客当然不会指望用户每次启动后点击“木马”图标来运行服务端,“木马”会在  
每次用户启动时自动装载。Windows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应用程序的方法,“木马”都会用上,如:启动组、Win.ini、System.ini、注册表等都是“木马”藏身的好地方。  
    下面具体谈谈“木马”是怎样自动加载的。在Win.ini文件中,在[WINDOWS]下面,“run=”和 “load=”是可能加载“木马”程序的途径,必须仔细留心它们。一般情况下,它们的等号后面应该什么都没有,如果发现后面跟有路径与文件名不是你熟悉的启动文件,你的计算机就可能中“木马”了。当然你也得看清楚,因为好多“木马”,如“AOL Trojan木马”,它把自身伪装成 command.exe(真正的系统文件为command.com)文件,如果不注意可能不会发现它不是真正的系统启动文件(特别是在Windows窗口下)。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个“shell=文件名”。正确的文件名应该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程序名”,那么后面跟着的那个程序就是“木马”程序,就是说你已经中“木马”了。注册表中的情况最复杂,通过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点击至:“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目录下,查看键值中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动启动文件,扩展名为EXE,这里切记:有的“木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统自身文件,想通过伪装蒙混过关,如“Acid Battery v1.0木马”,它将注册表“HKEY-LOCAL-MACHINESO 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Explorer键值改为Explorer= “C:WINDOWSexpiorer.exe”,“木马”程序与真正的Explorer之间只有“i”与“l”的差别。当然在注册表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隐藏“木马”程序,如:“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HKEY-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的目录下都有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HKEY-  
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个注册表中搜索即可。  
    知道了“木马”的工作原理,查杀“木马”就变得很容易,如果发现有“木马”存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马上将计算机与网络断开,防止黑客通过网络对你进行攻击。然后编辑win.ini文件,将[WINDOWS]下面,“run=“木马”程序”或“load=“木马”程序”更改为“run=”和“load=”;编辑system.ini文件,将[BOOT]下面的“shell=‘木马’文件”,更改为:“shell=explorer.exe”;在注册表中,用regedit对注册表进行编辑,先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个注册表中搜索并替换掉“木马”程序,有时候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木马”程序并不是直接 将“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木马”键值删除就行了,因为有的“木马”如:BladeRunner“木马”,如果你删除它,“木马”会立即自动加上,你需要的是记下“木马”的名字与目录,然后退回到MS-DOS下,找到此“木马”文件并删除掉。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到注册表中将所有“木马”文件的键值删除。至此,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2。发现病毒, 无法清除怎么办?  
Q:发现病毒,但是无论在安全模式还是Windows下都无法清除怎么办?  
A:由于某些目录和文件的特殊性,无法直接清除(包括安全模式下杀毒等一些方式杀毒),而需要某些特殊手段清除的带毒文件。以下所说的目录均包含其下面的子目录。  
1、带毒文件在\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目录下。  
    由于这个目录下的文件,Windows会对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未经证实)。所以对这个目录下的带毒文件即使在安全模式下也不能进行清除,对于这种情况,请先关闭其他一些程序软件,然后打开IE,选择IE工具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选择"删除文件"删除即可,如果有提示"删除所有脱机内容",也请选上一并删除。  
2、带毒文件在\_Restore目录下,或者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目录下。  
    这是系统还原存放还原文件的目录,只有在装了Windows Me/XP操作系统上才会有这个目录,由于系统对这个目录有保护作用。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先取消"系统还原"功能,然后将带毒文件删除,甚至将整个目录删除也是可以的。 关闭系统还原方法。WindowsMe的话,禁用系统还原,DOS下删除。具体请参考下文:  
http://community.rising.com.cn/F ... =2028691&page=1。XP关闭系统还原的方法: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属性”——“系统还原”——在“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前面打勾——按“确定”退出。  
3、带毒文件在.rar、.zip、.cab等压缩文件中。  
    现今能支持直接查杀压缩文件中带毒文件的反病毒软件还很少,即使有也只能支持常用的一些压缩格式;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反病毒软件来说,最多只能检查出压缩文件中的带毒文件,而不能直接清除。而且有些加密了的压缩文件就更不可能直接清除了。  
    要清除压缩文件中的病毒,建议解压缩后清除,或者借助压缩工具软件的外挂杀毒程序的功能,对带毒的压缩文件进行杀毒。  
4、病毒在引导区或者SUHDLOG.DAT或SUHDLOG.BAK文件中。  
    这种病毒一般是引导区病毒,报告的病毒名称一般带有boot、wyx等字样。如果病毒只是存在于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闪存盘、移动硬盘)上,就可以借助本地硬盘上的反病毒软件直接进行查杀;如果这种病毒是在硬盘上,则需要用干净的可引导盘启动进行查杀。  
    对于这类病毒建议用干净软盘启动进行查杀,不过在查杀之前一定要备份原来的引导区,特别是原来装有别的操作系统的情况,如日文Windows、Linux等。  
    如果没有干净的可引导盘,则可使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应急杀毒:  
    (1) 在别的计算机上做一张干净的可引导盘,此引导盘可以在Windows 95/98/ME系统上通过"添加/删除程序"进行制作,但要注意的是,制作软盘的操作系统须和自己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相同;  
    (2) 用这张软盘引导启动带毒的计算机,然后运行以下命令:  
A:\>fdisk/mbr  
A:\>sys a: c:  
    如果带毒的文件是在SUHDLOG.DAT或SUHDLOG.BAK文件中,那么直接删除即可。这是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对硬盘引导区做的一个备份文件,一般作用不大,病毒在其中已经不起作用了。  
    5、带毒文件的后缀名是.vir、.kav、.kbk等。  
    这些文件一般是一些防毒软件对原来带毒的文件做的备份文件,一般情况下,如果确认这些文件已经无用了,那就将这些文件删除即可。  
    6、带毒文件在一些邮件文件中,如dbx、eml、box等。  
    有些防毒软件可以直接检查这些邮件文件中的文件是否带毒,但往往不能对这些带毒的文件直接的进行操作,对于一些邮箱中的带毒的信件,可以根据防毒软件提供的信息找到那带毒的信件,删除信件中的附件或者删除该信件;如果是eml、nws一些信件文件带毒,可以用相关的邮件软件打开,确认该信件及其附件,然后删除相关内容。一般有大量的eml、nws的带毒文件的话,都是病毒自动生成的文件,建议都直接删除。  
    7、文件中有病毒的残留代码。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的就是带有CIH、Funlove、宏病毒(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和Wordpro等文档中的宏病毒)和个别网页病毒的残留代码,通常防毒软件对这些带有病毒残留代码的文件报告的病毒名称后缀通常是int、app等结尾,而且并不常见,如W32/FunLove.app、W32.Funlove.int。一般情况下,这些残留的代码不会影响正常程序的运行,也不会传染,如果需要彻底清除的话,要根据各个病毒的实际情况进行清除。  
    8、文件错误。  
    这种情况出现的并不多,通常是某些防毒软件将原来带毒的文件并没有很干净地清除病毒,也没有很好的修复文件,造成文件无法正常使用,同时造成别的防毒软件的误报。这些文件可以直接删除。  
    9、加密的文件或目录。  
    对于一些加密了的文件或目录,请在解密后再进行病毒查杀。      
    10、共享目录。  
    这里包括两种情况:本地共享目录和网络中远程共享目录(其中也包括映射盘)。遇到本地共享的目录中的带毒文件不能清除的情况,通常是局域网中别的用户在读写这些文件,杀毒的时候表现为无法直接清除这些带毒文件中的病毒
13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58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注册表解锁方法
①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reg的文件!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②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reg的文件!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  
③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reg的文件!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④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vbs的文件(说明:安装超级解霸后,vbs文件打开方式被更改了,可重新安装WSH)!  
Dim WSHShell  
Set WSHShell=WScript.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WSHShell.RegDelete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⑤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htm的文件!  
  
  
  
  
  
⑥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inf的文件(右键选择安装即可)!  
[Version]  
Signature="$Chicago$"  
[DefaultInstall]  
DelReg=DeleteMe  
[DeleteMe]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DisableRegistryTools"  
⑦在dos下解开注册表:  
regedit/d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⑧在线恢复注册表:  
⑨把下面文件复制到记事本上,保存为扩展名为js的文件!  
var WSHShell=WScript.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WSHShell.RegWrite("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DiableRegistryTools",0,"REG_DWORD");  
WSHShell.RegDelete("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10、软件解锁,如winodws优化大师等解锁。  
11、windows xp可在策略编辑器里解锁。单击“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后回车,打开“组策略”。然后依次展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双击右侧窗口中的“阻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工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已禁用”,“确定”后再退出“组策略”,即可为注册表解锁。
14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14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病毒杀不掉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如今网络上病毒肆虐,让电脑用户在应付病毒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当你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时,是否遇到查出了病毒,但是杀不掉的情况,原因何在?该如何处理呢?以下笔者对此略作介绍。    
       ●系统还原文件  
        restore文件夹是Windows Me/XP系统特有的系统还原文件夹,隐藏在该文件夹中的病毒是不能直接清除的。当然这些病毒也不能直接发挥作用。要清除这些病毒,可以关闭Windows系统的“系统还原”功能,清理系统还原点,或者直接删除_restore文件夹的内容。  
  ●疑似电脑病毒  
  有时杀毒软件会出现提示:unknown.com.tsr.virus。该提示中,unknown是“不明的”意思,tsr是内存驻留的意思,本信息一般提示的是纯DOS环境下的可执行文件,表明杀毒软件在该文件中发现了可疑代码,类似病毒,但是没有确定是什么病毒。  
  如果疑似病毒提示涉及Type-Win32代码,则表示可疑的32位代码的意思,是指Windows环境下可疑的可执行代码。对于疑似病毒,可以直接删除该文件,或者将这些“疑似”的病毒文件发送给反病毒软件公司,请求帮助。  
  ●ex_文件感染病毒  
  以.ex_为扩展名称的文件是软件安装程序的部分文件,其中的病毒不能直接清除。只有在软件完全安装成功后,方可清除。这有点类似于在COPY文件时发现了病毒的处理方法。  
  ●在DOS下清除病毒  
  对于在引导区发现的病毒,如POLYBOOT/WYX.b病毒,请使用干净的系统盘启动系统到DOS,然后在DOS下杀毒即可清除。如果可感染引导区的病毒存在于文件中,可以直接删除该文件。  
  ●系统初始文件中引用病毒  
  杀毒时出现如下提示:  
  C:\Windows\brasil.pif worm.win32.opasoft.a病毒 已删除  
  C:\Windows\instit.bat worm.win32.opasoft.a病毒 已删除  
  C:\Windows\alevir.exe worm.win32.opasoft.a病毒 已删除  
  C:\Windows\marco.scr worm.win32.opasoft.a病毒 已删除  
  C:\Windows\SCRSVR.exe worm.win32.opasoft.a病毒 已删除  
  杀毒后,重启动电脑时出现很多找不到文件的信息,而且再次杀毒时提示依旧,病毒还是存在。这些顽固病毒的引用应该是在win.ini文件中,请单击“开始→运行”,键入“sysedit”,按下回车键,编辑win.ini,删除对病毒的引用行。  
  ●病毒最新变种  
  杀毒软件查出的是其病毒库中不存在的新型病毒,请将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升级到最新,然后再查杀。
15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3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PCI声卡爆音的原因及排除
原因1:PCI BUS Master控制权的争夺  
    由于PCI BUS Master控制权引起的爆音,主要出现在PCI显卡与PCI声卡共同工作的电脑中。其“病症”通常是:在PCI声卡处理声音信息的同时,运行其他大型的应用程序,在诸如下拉菜单滚动条,使图形画面出现变化的时候,会发出间歇的“噼啪”声。究其更本原因,其实是PCI显卡在作怪。由于当时显卡制造厂商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产品在运行Winbench之类软件时的图形测试分值,往往将PCI显卡设置为BUS Master的方式。在放音时,画面有所动作,显卡瞬间抢过了PCI BUS Master的主控权,势必造成PCI声卡受到干扰,以至出现瞬间的爆音。如果是AGP接口的显卡则不会有这类困扰,且也并非所有的PCI显卡都有抢夺PCI BUS Master主控权的“恶习”。这类原因引起的爆音是可以非常容易被解决的——在Windows安装目录下找到system.ini文件,对其进行编辑,我们可以试着添加或寻找这样两段语句:  
[display]  
busthrottle=1  
optimization=1  
    如果已经有了这两段话,则一定要注意将busthrottle和optimization后面的变量设置为“1”。如果您的PCI声卡爆音来源于BUS Master控制权的争夺,那么修改了以上设置,重新启动机器以后,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了  
原因2:SB live!声卡与VIA主板的兼容问题  
    SB live!系列声卡(包括完整版和VALUE版)与VIA公司的芯片组有兼容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当用SB live!声卡播放存储在硬盘中的MP3、WAV等声音信息时,同时运行其他程序会发出偶尔的爆音,大量读写硬盘时(如安装软件)爆音连续不断,异常严重。其中原因主要是VIA主板的硬盘DMA 33会对SB live!的工作产生干扰。我们可以试着关闭硬盘的DMA,再进行放音测试,如果爆音现象消失则说明的确是以上的原因所至。但由于关闭DMA数据接口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所以我们建议VIA主板的用户安装一个4in1驱动程序(最新为4.13版),这样再打开DMA接口SB live!也不会出现爆音问题了,同时还可以解决其他许多方面的兼容性问题。  
原因3:CD-ROM数字输出的问题  
    SB live!的爆音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来自CD-ROM的数字音频输出。笔者试过不少品牌不同型号的CD-ROM,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产品的AUDIO DIGITAL(数字式音频输出)在配合SB live!声卡上的CD SPDIF输出时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播放CD唱片时一切正常,而重新启动电脑,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会出现连续不断的爆音,当放入一片音乐CD后爆音消失。其表现依光驱的型号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原因都是由数字音频引起的。解决方法有两种:1.使用模拟方式输出CD信号,但音质会有所下降。2.平时关闭CD DIGITAL通道,当欣赏CD时在打开。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发烧友们在选择CD-ROM时不妨留意一下其数字音频输出的能力,虽然大部分光驱都标榜了这一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有问题。在笔者试验的产品中,CREATIVE CD-ROM的数字输出给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配合SB live!一切正常。  
    此外最近有用户反映,在安装了Microsoft最新推出的DirectX 7.0以后声卡爆音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或是消失、或是大大减少。大家不妨一试。  
    一般而言,PCI声卡出现爆音干扰主要来源于上面三个方面。当然一些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与声卡的兼容问题也会引起一些干扰声。  
注意  
    我们这里探讨的“爆音”特指声卡在放音过程中出现的间歇干扰声,不包括诸如信噪比低而引起的信号“噪音”。
16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56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如何解除硬盘“逻辑锁”
“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 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逻辑 锁”的上锁原理: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 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然后查找各扩展分区的逻辑盘。 “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自己,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热拔插”硬盘电源。 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 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 大家最好依照下面两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UltraEdit★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 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 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 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  
  ★DM★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 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于没有硬盘。启动后运行DM, 你会发现DM  
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
17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20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Hosts文件的作用
很多用户都知道在Windows系统中有个Hosts文件(没有后缀名),在Windows 98系统下该文件在Windows目录,在Windows 2000/XP系统中位于C:\Winnt\System32\Drivers\Etc 目录中。该文件其实是一个纯文本的文件,用普通的文本编辑软件如记事本等都能打开。  
  用记事本打开hosts文件,首先看见了微软对这个文件的说明。这个文件是根据TCP/IP for Windows 的标准来工作的,它的作用是包含IP地址和Host name(主机名)的映射关系,是一个映射IP地址和Host name(主机名)的规定,规定要求每段只能包括一个映射关系,IP地址要放在每段的最前面,空格后再写上映射的Host name(主机名)。对于这段的映射说明用“#”分割后用文字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Hosts在Windows中是怎么工作的。  
  我们知道在网络上访问网站,要首先通过DNS服务器把网络域名(www.XXXX.com)解析成61.XXX.XXX.XXX的IP地址后,我们的计算机才能访问。要是对于每个域名请求我们都要等待域名服务器解析后返回IP信息,这样访问网络的效率就会降低,而Hosts文件就能提高解析效率。根据Windows系统规定,在进行DNS请求以前,Windows系统会先检查自己的Hosts文件中是否有这个地址映射关系,如果有则调用这个IP地址映射,如果没有再向已知的DNS服务器提出域名解析。也就是说Hosts的请求级别比DNS高。  
  知道了Hosts文件的工作方式,那在具体使用中它有哪些作用呢?  
  1.加快域名解析  
  对于要经常访问的网站,我们可以通过在Hosts中配置域名和IP的映射关系,这样当我们输入域名计算机就能很快解析出IP,而不用请求网络上的DNS服务器。  
  2.方便局域网用户  
  在很多单位的局域网中,会有服务器提供给用户使用。但由于局域网中一般很少架设DNS服务器,访问这些服务要输入难记的IP地址,对不少人来说相当麻烦。现在可以分别给这些服务器取个容易记住的名字,然后在Hosts中建立IP映射,这样以后访问的时候我们输入这个服务器的名字就行了。  
  3.屏蔽网站  
  现在有很多网站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将各种各样的插件安装到你的计算机中,有些说不定就是木马或病毒。对于这些网站我们可以利用Hosts把该网站的域名映射到错误的IP或自己计算机的IP,这样就不用访问了。比如不想访问www.XXXX.com,那我们在Hosts写上以下内容:  
  127.0.0.1 www.XXXX.com #屏蔽的网站  
  0.0.0.0 www.XXXX.com #屏蔽的网站  
  这样计算机解析域名就解析到本机或错误的IP,达到了屏蔽的目的。  
  4.顺利连接系统  
  对于Lotus的服务器和一些数据库服务器,在访问时如果直接输入IP地址那是不能访问的,只能输入服务器名才能访问。那么我们配置好Hosts文件,这样输入服务器名就能顺利连接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Hosts文件配置的映射是静态的,如果网络上的计算机更改了请及时更新IP地址,否则将不能访问。
18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49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硬件的几种BIOS报警声音
硬件的几种BIOS报警声音  
  在维修电脑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开机时,BIOS的错误提示声音,如果我们熟悉这些声音的缘由,那我们排除电脑故障时就非常方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1、“嘀嘀...”连续的短音  
  一般情况下常见于主机的电源有问题。不过有时候电源输出电压偏低时,主机并不报警,但是会出现硬盘丢失,光驱的读盘性能差,经常死机的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最好检查一下各路电压的输出,是否偏低,当+5V和+12V低于10%时,就会不定期的出现上述的问题。因为电源有电压输出,经常会误以为主板的问题或硬盘问题,而浪费好多时间。造成输出电压偏低的原因是输出部分的滤波电容失容或漏液造成的,直流成份降低时,电源中的高频交流成份加大,会干扰主板的正常工作,造成系统不稳定,容易出现死机或蓝屏现象。  
  不过这种情况在INTEL和技嘉的某类主板上,如果系统出现“嘀嘀...”连续短鸣声,并不是电源故障,而是内存故障报警,这一点需要注意。  
  2.“呜啦呜啦”的救护车声,伴随着开机长响不停  
  这种情况是CPU过热的系统报警声,大多是因为在为主机内部除尘,打扫CPU散热器或者是因为更换了新的CPU风扇,因为安装不到位,CPU散热器与CPU接触不牢,有一定的空间或其间加有杂物,导致CPU发出的热量无法正常散出,一开机CPU就高达80-90℃。如果是PIII以下的CPU,因为CPU的温度测试是采用靠近CPU附近的温度探头来采集的,显示的温度数值与CPU实际的温度数值有一定的误差,大约有10-20℃的差别。而PIV的CPU的温度传感器是集成在CPU内部,这时系统显示的CPU温度比较准确。一般主机只要一开机,系统提示的CPU温度就在50℃左右,这是正常的。  
  3.“嘀...嘀...”的连续有间隔的长音。  
  这是内存报警的声音,一般是内存松动,内存的金手指与内存插槽接触不良,内存的金手指氧化,内存的某个芯片有故障等原因。  
  4.“嘀...,嘀嘀”一长两短的连续鸣叫  
  这是显卡报警,一般是显卡松动,显卡损坏,或者主板的显卡供电部分有故障。  
  5.“嘟嘟”两声长音后没有动静,过一会儿会听到“咯吱咯吱”的读软驱的声音。  
  如果有图像显示会提示系统将从软驱启动,正在读取软盘。如果软驱中没有软盘,系统会提示没有系统无法启动,系统挂起。  
  6.在WIN系统下按“Caps Lock”和“Num Lock”与“Scroll Lock”这三个键时,主机的PC喇叭有“嘀”的类似按键音。  
  例如三帝的PV40ML,这种情况是主板的一种提示功能,提示用户改变了键盘的输入状态,不是故障。但是因为有的人不明白其中缘伪,便认为是主板有问题。  
  7.短促“嘀”的一声  
  一般情况下,这是系统自检通过,系统正常启动的提示音。不过,有的主板自检通过时,没有这种提示音,什么声音也没有。还要注意,有的主板自检的时间可能较长,会等五六秒钟后才会听到“嘀”的一声,需要有点耐心。
19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rainyufei

初级会员

贴子 64

精华 0

积分 3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5 CZB

银行 357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1-23

发表于:2007-03-15 23:03:08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rainyufei
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  
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硬盘故障专题  
   硬盘是电脑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配件,在目前它还是我们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其我们也必须格外关注。但是虽然大家是小心再小心,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最好是静下心来,然后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向大家介绍硬盘故障及其解决之道,共分为硬盘零磁道损坏补求、硬盘自举失败补救、硬盘修复工具介绍、活动硬盘故障问答及双硬盘系统这五大项。  
一、硬盘零磁道损坏补救  
  在硬盘使用过程中,当发现零磁道损坏时,一般情况下也就判了硬盘死刑,很难修复。不过如f果是以下情况则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方法是:加电自检正常,但不能引导DOS系统,屏幕显示“Non Systemdisk or Disk Error”或者不能读某些文件,甚至变为无效驱动器,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specification。”有时又没有故障信息显示,但读出操作自行中断或死机。在进行Format C:/S时,屏幕提示0道坏或无休止地执行读命令“Track 0 Bad”。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按以下方法试试。  
  表现一:系统不能以硬盘启动,但可以从软盘转到硬盘,并可列硬盘文件目录表。  从故障现象来分析,硬盘并没损坏,只是0磁道上引导识别信息被破坏,磁道扇区划分出错,系统文件丢失所造成。这种情况不需要格式化硬盘,可先在A盘插入DOS软盘,运行Fdisk命令。选择了Delete DOS Partition 删除DOS分区。返回主菜单后再选择1,Create DOS Paprtition建立DOS分区。完成提示操作系统后返回DOS系统,然后热启动,如硬盘自举成功,故障排除。否则继续恢复系统文件工作。运行Sys.com(键入Sys C:回车), 将A盘上的DOS系统隐含文件Bios.com,Dos.com传送到硬盘。当屏幕提示系统传输正确(System Transfered),再 将Command.com拷贝到硬盘,就可进行热启动。若硬盘能引导DOS,显示文件个数与有效内容量都正确,此时硬盘已恢复正常。  
  表现二:对于方法一不能修复的故障,就需要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如果Format C:/S后仍不行, 就要 采用低级格式化(Lowfrm或Dtcfmt),运行这个程序可以把硬盘中的坏扇区重新登记,在系统读写硬盘时自动跳过这些坏扇区,然后再按操作过程进行软件安装。也可用DM,PRIME等程序对硬盘进行自动恢复,物理初始化后传送系统文件和管理文件,即可使硬盘系统工作正常。  
  
20楼
编辑   |    引用    回帖
关闭    高亮    置顶   |    移动    回收站   |    -6删帖    删帖    |   
 58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