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胡语

高级会员

贴子 7240

精华 0

积分 362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3

威望 0

现金 5434 CZB

银行 25095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6-23

发表于:2007-04-27 14:04:54   |  显示全部帖子   |  本帖随机奖励楼主:4 CZB   |  转账至  胡言胡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楼主
引用    回帖
胡言胡语

高级会员

贴子 7240

精华 0

积分 362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3

威望 0

现金 5434 CZB

银行 25095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6-23

发表于:2007-06-27 18:06:56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胡言胡语
so-so 来了呀。
沙发
引用    回帖
胡言胡语

高级会员

贴子 7240

精华 0

积分 362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3

威望 0

现金 5434 CZB

银行 25095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6-23

发表于:2007-06-29 13:06:04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胡言胡语
海岩是个奇人。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创作了《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长篇小说,并且主要由自己亲自动手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而且还创造了收视高峰。他的本职工作,是上海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集团)北方公司总经理(下管十多家星级饭店)、五星级的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同时,还是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等。

    他最钟情的竟是室内设计画册,他的室内设计作品即将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

    他是个宠物迷。他最喜欢的是宠物。如此奇人,如何解读?

    文化艺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我笔下的七宗罪》(海岩著),通过海岩自己和他人的笔端对其作了细致的解读。下文摘自该书。

    谈成功

    谈到“成功”,我觉得每一个人成功的路线不一样,他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才能算成功。比如说“有文化”,很多没文化的人也成功了;或者是“一定要有胆略”,可有些很胆小的、很按部就班的也成功了。这都不好说。就我来讲,我是一个在政府或国有企业这个体制内工作出来的人。要成功的话,有两个方面很重要——勤恳、忠诚。这两个方面现在很少被当作“成功要素”来提起。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很少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我们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按级来的,你没有耐性很难熬下去。我的心态可能好一点,就是说可能从年轻时就在思想上解决了“功利”的问题,没有那种特别强的目的性。有太强的理想、抱负的人,我觉得会有两个问题:一个,他可能达不到。因为他目的性太强,会给人家的感觉不好,他甚至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另一个呢,他会很难过,会特累。所以我的生活信条,我是觉得不要有太多的或者是不要有太具体的理想。理想要远一点、虚一点。但是,眼前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好。

    谈幸福

    幸福就是幸福感。古代人吃一块烧焦的肉和现代人吃到一顿满汉全席得到的幸福是一样的。人要调整自己、修养自己,才能达到一种幸福。要融入生活、感谢生活,才能永远生活在幸福的状态中。我小的时候有个邻居,是个女孩,她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她老想给自己做吃的,今天煮点红豆儿啊,明天弄点山里红啊,煮啊加糖啊捣成泥啊地弄,我看着就烦,她却乐此不疲,然后就特别兴高采烈,就好吃啊!这种我现在想想呢,太哲学了,她太幸福了,她这样的心态太健康了,太好了!她把生活已经享受得如此肆意,比我们这种苦大仇深的好多了。我就要以她为偶像!

    谈家庭

    因为经历的原由我不太重视家。我希望的家是比较私密的、独立的,我不希望一大家子在一块儿生活,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也叫家呀,独居。回家以后只面对自己,我需要个人的空间,否则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面对很多人,累也不能有累的表情。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让你放松,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照顾别人就得放弃自己,像四世同堂似的天伦之乐,简直是人间地狱。夫妻之间刚开始和结尾比较好,到最后实际上就是一个习惯,像一个人一样了。

    谈男人

    男人老一点——当然太老了不行,那就成老小孩了——价值就日趋成熟,而精力、思维又没到老龄人的退化程度、陈旧的程度,所以40岁的男人是二三十岁与五六十岁之间的桥梁,是青年与老年之间的桥梁。

    40岁的男人吸收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退化,允许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是有缺陷的世界;允许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人能快乐幸福地生活。

    40岁的男人,比较少幻想,比较务实,功利性淡,活得比较放松。像我,在成就感上走得高一点,因此对功利看得很淡,对事物看重过程,达不达到目的是次要的。这与重结果而轻过程不一样。如果看重结果,就会不择手段。这种状态,二三十岁的人是做不到的。有句老话“少看三国老看水浒”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前我生活得挺累是因为我太执著,很多事情老想做好,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反省以后,觉得这样不好。现在如果说我活这么多年没有白活的话,是把我的目标虚了,把目前的事儿实了,做不成就做不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谈女人

    我对女性一直是赞美的。男人是要结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女人就不这样,比如对爱情,女人对爱是宽泛的,追求的是一个过程,是厮守,是珍惜,甚至说话、聊天、做爱的过程,都要细细体味,包括抚摸在内的各种奥妙的感觉,男人就不这样,完就完了。

    而且从生理构造上来说,女人是包容男人的。所以女人的生存能力比男人强。

    女人的心是细腻的,所以她们容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这个社会比过去更丰富了。现代女性有着更复杂的人生,更麻烦的问题。她们独立性更强,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同时生活、事业、家庭的压力与负担也更重。女人有时候总是希望和男人一样,你能做的事我也行。我不喜欢这样,女人太像男人,可能她自己喜欢,但她周围的人不会喜欢。如果天下女人都和男人一样了,这个世界简直没法过了!太不美好了!我们公司有许多女经理,比较像人们常说的“女强人”,说话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但她们真正的长处,却是极其女性化的一面。她们与客户谈话、打交道,与同事相处时,还是女性的魅力,就是那种特有的温情、柔软的东西,特别能够让人接纳。

    我在最新的一部作品《玉观音》里提到了观世音菩萨,她是佛教流传到中国后,才被演化成女身的。她是“慈悲”菩萨,在佛教里“慈”代表给予快乐,“悲”代表拔除痛苦,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女性更能给他们带来“慈悲”。

    女人天生具有母性的本能,母性当中又有一些天然的特质,使女人比男人更温柔、更宽宏大量。男人想找人倾诉的时候,更愿意去找女人。在《永不瞑目》中肖童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女性的普遍喜爱,他是那种从少女到老太太都可以喜爱的男人。因为他让女人心疼,能够触动女人心中最温柔敏感的那一部分。有一次剧组的女孩子们聊天,她们说,也许让一个帅哥吸毒,并不会有太多的感受,吸就吸吧,那是他自找的;但如果让肖童吸毒,她们就会惊奇:“这么乖的孩子也会吸毒?”她们会更加觉得他令人心疼。这就是女人爱的本能。

    也许现在的女孩子谈恋爱、结婚都很实际,不会像吕月月那样,不顾一切跟着一个男人跑了,也就是所谓的“私奔”,但我觉得每个女人都暗藏着私奔的心。她即使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也有突然放纵一下自己的想法,只不过现实生活让她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压抑自己的欲望;让她明白,什么事都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当然,这种放纵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放纵,所以,女性更需要情感消费。

    谈人际关系

    我是靠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欣赏坐到今天的位置上的,但凭什么只欣赏你不欣赏他?这是需要研究的。机会都是别人给你的,但反过来说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上升虽不是很快,但能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我自己曾分析过我的长处和短处,短处是文化程度低,那时没学历也就觉得你没文化。长处一是我虽不刻苦,但我很吃苦,打水扫地我都能干,在基层单位这很重要,关系到你给别人的印象和你的口碑好不好,你要又贪又自私,就没人喜欢你;二是我和人相处比较谦让,不喜欢争,这和我从小的经历有关,我被动,我不追求特定目标,只要这件事做得大家都挺高兴,目标没达到就没达到,没关系。所以我在单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有些人可能能力很强,但锋芒毕露,不顾周围人的反应和感受。我从性格上就没什么名利心,走了很多单位,领导和平级都不讨厌我。

    这两点形成了我的性格气质,也是我后来的人生所悟达到的境界,吃苦耐劳也是境界。

    我爸爸曾评价我“聪明绝顶,不学无术”。“无术”是指我没专业,聪明是说我对喜欢的东西会很快掌握。先是人家带我玩,后来人家也不觉得我多余。

    比如在机关里让我写份报告的第一稿,人家看了以后,不错呀,不是个光吃饭、光逗大家高兴的家伙。我们那时向领导汇报一件事,处长说,明天向局长汇报,你把材料报上,到了那儿科长汇报,处长补充,我只是拿材料的,但为这件报材料的事,他们下班了,我得干到深夜一两点,把所有的有关材料都看一遍。

    汇报时不可能有我说话的机会,但中间局长会不断地问那件事的细节,或者具体数字时,他们不一定记得住,这时是我插嘴的时候了,根本不用翻,叭叭叭就说出来了。几次下来,人家会说:嗯,这个小伙子可以嘛!马上就引人注目。

    你得把握好时机,我不多说,只说具体事。至少他会感觉到这人是非常负责任的,好感就产生了,注意力就有了,否则谁注意你呀!

    险恶的事也有吧?你往上升时,你不想伤害人也伤害人,遭人嫉恨。

    我不和人争这种境界不是开始就有的。我觉得改造别人难,改造自己也特别不易,你得学会压抑和克制,但仍然比改造别人容易。当你把自己改造完了之后你突然发现他也改了:他怎么突然对你友善起来了。

    有人说人的成长是一个被加工后重新组合的过程,是有道理的。这种成长的力量是有惯性的,能一直将你推进到不同的层次中。

    我是商人,我是旅游服务业的商人。旅游业在国内被人们认为就是吃喝玩乐,实际上旅游业在很多国家都是支柱型产业。我既是投资者又是职业经理人,比如在锦江集团北方公司和昆仑饭店,我任董事长,代表出资人利益,同时在北方公司我又是总经理,还得负责日常运行。

    我们是在国内商业法规还不十分健全的条件下经商,很多功夫是在商业之外。在国外几乎都没有“企业家”这个概念了,企业家通常是指创业者,像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这类人。在国内做生意往往是因人而异,今天和这个人是一套做法,明天和那个人可能是另一套做法。同样在广东做生意,今年和明年政策风向不一样,手法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是不规范的市场、不健全的法规和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人际关系与政策风向。

    我们现在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尤其是内部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工程,任何一个企业家,如果你只懂企业运营,不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根本就站不住脚。你要管计划生育、政治学习、职工分房、思想工作等等,就连夫妻吵架你也得管,什么班子不团结了,谁在背后说谁了,事儿多的是。
板凳
引用    回帖
胡言胡语

高级会员

贴子 7240

精华 0

积分 362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3

威望 0

现金 5434 CZB

银行 25095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6-23

发表于:2007-06-29 14:06:29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胡言胡语
人物背景

    海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及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篇小说集《死于青春》等,并出有《海岩文集》(一至五卷)及电视剧剧本近百集。十五岁应征入伍,退役后当过工人、警察、共青团干部,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现任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并兼任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连续几年垄断畅销书榜首位置的作家,上百亿资产的国企管理者,还做过警察,这一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人物印象

    没有见过海岩,查了些背景资料,心下忐忑,不知会遇上个怎样的方面大耳、恐龙级的人物。上午10点,昆仑饭店。进了宽广庄重的总裁办公室,对面静静站着一个人:不高的个子,头发软软的服贴着,下面是一张仿如二十几岁的脸,目光淡定……

    坐下,开侃。逻辑严密,见解独到就不用提了。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待到最后,我觉得他真成了我的邻家哥哥。合影时很自然地把手搭在他肩上,他也不以为意。

    最后,谈一个小点滴:正采访中,他忽回身,手一指,威严毕露:“请你先出去!”昆仑饭店的服务生应声退下,那一瞬,我才猛然意识到:面前的这位著名作家、邻家哥哥,根子上还是一位位高权重、一呼百诺的“领导同志”——金字塔塔尖上的人!

    人物自述

    ■成功秘诀:做好每件事,对未来想得少而虚

     我觉得每一个人成功的路线不一样,他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才能成功。比如说“有文化”,很多没文化的人也成功了,或者是 “一定要有胆略”,可有些很胆小的、很按部就班的也成功了。这都不好说。就我来讲,我是一个在“体制内”的、在政府或国有企业

     这个体制内一直工作出来的。在这里面要成功的话,有两个方面很重要——勤恳、忠诚。这两个方面现在很少被当做“成功要素”来提起。但在我们这个体制里头,我觉得是需要这个的。我看到很多人,就是跟我在一起的,可能他们后来做得不如我好,我看呢,也许是他们这两方面有点问题:工作不很努力,另外一个是耐性很小,太急于求成,稍微时间长了没有收获的话,他会挪地方。这很危险,因为你即便是挪得好,也是从头开始。而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是很少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连升多少级”、“鸡犬升天”,这不太可能,他不是民营、私营企业或者是搞文艺的,演了一部戏或是写了一个东西,他就成功了。我们这个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按级来的,你没有耐性很难熬下去,完全是熬出来的。

     我的心态可能好一点,就是说可能从年轻时就在思想上解决了“功利”的问题,没有那种特别强的目的性。有太强的理想、抱负的人,我觉得会有两个问题:一个,他可能达不到他的理想。因为他目的性太强,会给人家的感觉不好,他甚至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另一个呢,他会很难过,会特

    累。所以我的生活信条,我是觉得不要有太多的或至少是不要有太具体的理想。理想要远一点、虚一点。但是,眼前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好。 “做好每件事,对未来想得少而虚”,总结起来就是这样。

     另外,我的快乐常常来自于具体的事件,而不来自于我的目标——享受创造过程。特别是写长篇小说,最快乐的时候应该是构思的阶段和刚开始动笔的阶段,后来嘛,就是熬着啦,我写的时候刚才说是晚10点以后,肯定是累呀困呐,那时也想看看电视算啦,要说有多大快乐,也没有太多……

    ■作家和编剧是两码事儿

     我的作品走红是“瞎猫碰死耗子”,市场上特别认可我的作品,不论是影视还是出版市场。确实也有很多读者鼓励我,好像是架到一个位置上下不来了,好像你每年不写一部呢,有一点对不起观众。另外也确实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收入。要说能带来多大的乐趣,假如说读者不是特别的喜欢,这样能给我带来收入,那我也不是特别愿意写;如果说读者特喜欢,但一点收入没有,写了白写,那我也不是特别愿意写。

     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都轰动一时,而剧本都是自己写的。作家出版社出了一套五本的海岩剧本集,名字叫《电视小说书系》,实际上就是剧本。如果拿编剧与作家这两支队伍相比较的话,我的认识是这样:第一它不是一个工种,虽然它都是写作,但就如同你是记者,你也写作,但你写的这

     一类的文体和小说是两码事,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编剧和作家也是如此。还有一个认识:从整个儿的文学水准来看,作家的队伍明显要高于编剧队伍。为什么呢?作家起码在语言、文字上要过关,而编剧不一定。剧本本身不是为了阅读的,而是为了一个拍摄的提示,文字好或坏的人,都能当编剧。但是你文字差,这就做不了作家。古人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而文字要锻炼出来,是非常需要时间的,你没有多少个字的锻炼,很难有水准。第二,作家通常是平地起楼,而编剧可能是改编一个什么东西,或几个人凑一个什么故事,或根据一个新闻事件。而且,小说不完全算那种大众文化,小说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思想,它都不能够是太通俗,它要多义一点,这个对作家的生活积累、思想质量的要求就会比较高。而影视基本上属于大众文化,通俗易懂就行了。但我又为什么说作家也不一定能做编剧呢?因为编剧他有许多自己独立的技巧,比如说:戏剧性的安排、矛盾的设置、整体的结构、语言的方式等等。编剧对那种生活细节的捕捉、对戏剧性的这种铺陈的技巧,也不是是个作家就能够挥洒自如的。

    ■欣赏王蒙、史铁生和姜文

     我其实看书不多,尤其是文学作品。就我看过的,我比较喜欢这么几位:一个是王蒙,我喜欢王蒙是喜欢他的思想性。还有一个是史铁生,他的作品对人的心理的开掘深度是一般作家所不及的。为什么呢?我觉得是由于他肉体相对静止,整日坐在轮椅上,也没有什么社会活动,那么他的精神领域就开掘得非常广大,他的东西,即便很简单的事,你会感到他提供给你的更深,一般人还想不到这个层次。还有一个女作家,叫王安忆,我很少会喜欢女作家的作品,我觉得女作家写得过于细腻,就把人写得不太像人了,不太像生活了。王安忆就非常大气,她的东西比较有历史感,而且她叙述一件事特别地从容,文笔也好。还有一个,阿城,他是有学问、智慧的作家,特别有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的演员我喜欢姜文,我觉得姜文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东西能让你感觉到有一些不同。老一点的演员我觉得很多都不错,像斯琴高娃我也很喜欢。我觉得演员很重要的,第一要有一定的学问,第二要经历很广。

    ■精神浪漫生活刻板

     白天上班,晚上写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们是坐班的,早上8点多钟就得来,下班不能够准时下班,因为搞企业嘛,有很多的会或者应酬。平均在晚上10点后早 8点前可以写东西,白天也没有这个脑子也没有这个条件来写。白天是这样一种刻板生活,晚上就要生活到小说的人物当中去,你跟他们呼吸相闻,跟他们喜怒哀乐,这肯定是另一种氛围。还有,我整天接触的人都是我这么大的或比我还大的人,单纯就是谈事情嘛,所以我就想写一些年轻人的事,很青春的事。

    在精神上是极其浪漫的,而生活上是极其刻板,安徒生就是这样,还有史铁生也是这样。再比如,你看一个人写爱情小说,很缠绵悱恻的,他一定是自己在爱情方面比较平淡。

    ■海岩轶事之——怕进酒店

     我记得我第一次进饭店是去北京饭店,当时我是警察,后来组织上调我去办企业,我的领导就带我去那里见一个客人。当时北京饭店有军人站岗,不让一般老百姓进,领导就说,你看我怎么进你就怎么进,千万不要看那当兵的,我说好。到了饭店,领导先进去了,我跟在后面,他越不让我看我就

     越想看,走到哨兵面前,抑制不住地就看他一眼,结果被拦下了。就开始盘问,比我们警察查户口还细呢!领导看我半天没跟进来,就出来找我,还跟那哨兵吵了一架。我现在跟人家讲这段,人家还笑,说你现在都是酒店业领袖了,过去进酒店都不行。所以我现在就落下一毛病:一进酒店还是有点害怕,老怕门卫把我拦下来盘问我。

    ■海岩轶事之——刑警本色是枯燥

     我在公安这块儿,也搞过刑警,它和影视上不一样。影视上是一个人搞一个案件,贯穿到底。现实中,其实是一个案件很多人参与,你只做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要查一张机票的线索,半个月,我就在民航的一个小屋里查,那时没有电脑,都是大摞大摞的底票,你就得静下心来,一张一张地查,像个会计一样。再比如在罪犯可能出没的地方蹲守,租一个民房,整天在那儿盯着,可能盯个十天半个月也没什么头绪,非常艰苦,非常枯燥,其实没什么浪漫而言。踹开门搏斗什么的刺激时刻只是占很微小的一部分。
4楼
引用    回帖
胡言胡语

高级会员

贴子 7240

精华 0

积分 3622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3

威望 0

现金 5434 CZB

银行 25095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6-06-23

发表于:2007-06-29 15:06:55   |  显示全部帖子   |  转账至  胡言胡语
解构:海岩剧火爆荧屏的魅力


  序言:海岩海岩,这些年,只要是由海岩的小说拍摄的电视剧一定风靡,《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而且这些电视剧还都有很好的口碑。“海岩作品”于是成为了中国电视剧中无人比肩的持续稳定地叫好又叫座的著名品牌。

  海岩作品凭什么那么火?这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娱闻频道与你一起解构海岩作品....

  海岩四重奏


  海岩的文学创作一直具有所谓严肃文学和所谓通俗文学的双重性。海岩小说中的复杂人性、双重性格和宿命色彩是通常人们用来标志所谓严肃文学的,而海岩笔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的类型化则使他的创作与所谓通俗小说和流行电视剧脱不掉关系。分析海岩笔下4大类型人物便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这种脉络。

  京城4少

  海岩喜欢写那些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这些海岩牌故事读多了之后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海岩笔下的女孩是美女不问出身的:既有市委领导的女儿 (《便衣警察》),又有落魄人家的千金(《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既有边陲地区的缉毒女警花(《玉观音》),又有外省小城的业余女模特(《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而海岩笔下的男主人公却一律是出身京城殷实家境的“少爷”型翩翩佳公子。

  头一位便是海岩处女作《便衣警察》中的男主人公周志明。这位在中国动乱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仍坚持喝牛奶吃高级食品的干部子弟浑身都是少爷风范,但他没有沾染过多纨绔子弟的坏毛病,也没有衙内式的种种丑恶行径。这个少爷有点理想化,他独立思考、仗义行侠;他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他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当然,周志明的爱情也是海岩着力描写的另外一面也是最有光彩的一面。从便衣警察的工作角度来衡量,周志明完全是一个雷锋、孔繁森式的人物。只不过他是知浪漫、解风情的雷锋和孔繁森。

  当七十年代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周志明已成往事,《永不瞑目》中的肖童又在九十年代接过了“少爷”的班。这个富家子弟父母常年驻外,身为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命运漩涡将他卷入一场吸毒、戒毒与缉毒的意志拉锯战,他的生活将充满富贵和平淡。正是海岩悲剧的如椽巨笔将肖童扫进了进退两难的人生死胡同,于是原本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一下子经够了风雨、见够了世面,最后以一个成长的少爷之死打动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心。

  与肖童相比,《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男主人公吴晓似乎更能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少爷的风采:一个上市公司大老板的独生子,一个因此不愁吃喝玩乐却渴望独立的年轻人,一个因此以艺术为娱乐而不是以艺术为生计的音乐人,一个因此疯狂追求超现实爱情的自由人。当然,在海岩的摆布下,他的下场无疑是悲剧性的,父亲的死和情人的背叛共同铸就了这场“少爷的磨难”。

  虽然吴晓遭遇了“少爷的磨难”,但这丝毫不会动摇海岩塑造新世纪新一代 “少爷”的决心与信心。在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他又为我们塑造了青年律师韩丁的形象。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进入知本家时代后海岩创造的第一个“少爷”:他一如既往家境优越,连去美国留学的钱家里都预备好了;但他不同于肖童、吴晓甚至包括《玉观音》中的杨瑞,那几位九十年代的少爷有生活的激情却没有过人的正经业务才能,而韩丁是一位专业水平很高的律师,具有起死回生的洞察力和口才。而且恰恰是由于韩丁的才能,才直接导致了罗晶晶的爱情在他与龙小羽之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周志明、肖童、吴晓、韩丁这京城四少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中,但他们却一律充满生活的激情、浪漫的态度。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洋溢着青春的反叛气息,却又满怀凛然正气。在他们身上,寄寓着海岩最美好的理想主义。

  4大名捕

  虽然海岩小说的自传色彩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了,但在塑造什么类型人物方面,海岩小说的自传性一目了然:比如他笔下的“京城四少”,也比如他笔下的“四大名捕”。

  海岩素以写警察著称,他自己是警察出身,他的小说处女作便唤作《便衣警察》,他笔下出现最多的人物也是警察,公安大学的公安文学教材中惟一辟专章重点介绍的作家就是海岩。所以一提到海岩,读者和观众脑海总会浮现出一群英姿勃发的警察形象。在这组群像中,《便衣警察》中的马三耀、《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伍立昌、《永不瞑目》中的李春强和《玉观音》中的潘队长堪称“四大名捕”。这四位警坛高手不仅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司队长之类的领导之职,而且也是这几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警察形象。这“四大名捕”在海岩笔下已经相当了得,后经同名电视剧的演绎与渲染,更加大放光芒。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骁勇善战、机敏干练,既充满了义气与豪气又多少都有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不够完美之处。

  海岩小说具有强烈的情节性,而这“四大名捕”正是小说情节重要的推动力。他们往往不是小说真正的主角,他们多少有一些类型化,但他们同时也是海岩不可或缺的叙事手段,并有力地衬托出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复杂性。

  4大家族

  在突出个人的同时,海岩也时常纵笔描绘一些大的家族,当然,这种家族线索与情节的设置也是为海岩更好地表达某种理念服务的。其中,给读者和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以下这四大家族,衡量大家族的标准是一部作品中有两个以上重要人物出自这同一家族。

  头一个是市委领导施家。在海岩处女作《便衣警察》中,不仅女主角施肖萌出自这一家族,而且对于小说情节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施万云、施季虹、卢援朝都来自这一家族。小说主人公周志明命运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皆与施家息息相关,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个是香港黑社会潘家。在海岩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悲情男主角潘小伟和作为重要配角的潘大伟都出自潘家。这部小说的缘起——把丢失的名贵小提琴以及由此引起的仇杀、逃亡、爱情、背叛、悲剧均是由潘家的种种行动推进的。

  第三个是民营资本家吴家。在海岩转变风格之作《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两个最有光彩的人物——男主人公吴晓和他的父亲吴长天就是这一家族的代表。其他几个重要人物李大功、郑百祥、颜玉甚至妓女艾丽、阿欣等也都是被这一家族牵扯进矛盾冲突的。

  最后一个是大毒枭欧阳家。在海岩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永不瞑目》特别是电视剧版中,最具个性光彩的男女人物欧阳天和欧阳兰兰就是这一家族的两大主要成员,近来一举走红的新星孙红雷也是从饰演这一家族的打手建军开始广为人知的。

  海岩笔下的这“四大家族”有正有邪、亦官亦商、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海岩观察与表现社会的广度。

  4大金曲

  海岩的小说是好读的,根据海岩小说改编电视剧同样是好看的。而在海岩电视剧中,广为流传的金曲起到了锦上添花、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这下列四大金曲是迄今为止令观众最难忘怀的。

  第一是海岩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此曲不仅当年风靡一时,而且已经被时间证明为经典了。内地一代流行歌王刘欢正是从这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开始称霸流行乐坛的。

  第二是海岩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插曲《棋子》。歌坛天后王菲的这首代表作不仅旋律婉转优美,更难得歌词涵义丰富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棋子》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在内容上互为诠释、相得益彰,堪称海岩电视剧创作史上的典范。

  第三是海岩电视剧《永不瞑目》的主题歌《你快回来》。此曲不仅近年来广为传唱,几近家喻户晓,且捧红了新一代内地流行歌坛重量级歌手孙楠。

  第四是正在紧张拍摄中的海岩电视剧力作《玉观音》的插曲《比你幸福》。陈晓东的这首香港流行歌曲在电视剧尚未拍摄完毕及播出之时,已经先期通过小说把读者感动得一塌糊涂了。这首歌的歌词与海岩原小说内容的完美结合很像《棋子》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回味完这四大金曲,你耳边是否回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

  上述四个四重奏只是海岩小说和电视剧一个观察的侧面,但是这其中包含的很多规律性的结论还是很有意思的。从中可以对海岩的创作得到更准确的理解与预期。


  海岩四人帮

  开这场文化峰会之前,一直在考虑谁是海岩现象最权威的诠释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刘燕铭与赵宝刚因为与海岩合作最多而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不过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海岩辉煌的文字生涯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也得益于电视剧和一些与电视剧有关的朋友的帮助。在此,且列举四位对海岩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扩大海岩小说影响很有帮助的人物。

  假如没有电视,海岩也会成为红级一时的畅销小说作家,但他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还是会打很大的折扣。现在有了电视剧,从不识字的文盲到无暇读书的忙人都可以有机会领略到海岩的魅力,而且海岩的小说读者也可以从电视剧中看出更新的视觉意味。

  有了这样一个前提,4个有助于海岩扩大影响的人物便呼之欲出了。

  第一个当然是海润的掌门人刘燕铭。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刘燕铭是海岩除《便衣警察》外迄今全部改编电视剧的投资人,更主要的是因为刘燕铭懂得欣赏海岩小说之美,并不惜为这种美在荧屏上发扬光大而付出更多的投资。正是有了这种保障,海岩电视剧成了精品的样板,也成就了海润电视剧的名牌。

  第二个当然就要提到赵宝刚。实践已经证明赵宝刚是迄今为止海岩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最佳合作伙伴,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赵宝刚的成功背后实质上是赵宝刚诗意影像风格、叙述方法与海岩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契合,再加上刘燕铭的知人善任,便成就了二人的天作之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悲情仍在,《永不瞑目》刻骨难忘,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近日又展开生死有命的燃情岁月。是海岩小说成就了赵宝刚今日在中国电视剧导演中的崇高地位?还是赵宝刚提升了海岩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这是很多人一直在讨论且难有答案的问题。但他们两人一帮一、一对红却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个有助于海岩的要寄希望于导演丁黑了,因为他是海岩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玉观音》的导演。这部未拍先红的海岩电视剧拍得如何不仅事关导演和演员的声誉,也影响着海岩小说的市场前景。在这一点上,只有丁黑帮的了海岩。就目前从拍摄外景地传来的种种信息来看,丁黑会成为海岩的有力帮助者的。

  第四个有帮助于海岩的是海润影视的高层领导马红燕。虽然马红燕不像赵宝刚那样具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但她在业内的影响力却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制片人,她保证着海岩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在制作上的顺利完成;作为发行人,马红燕对海岩电视剧的推广大有裨益。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海岩的热度一路上扬。

  海岩笔下“十二钗”


   海岩说,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

   海岩又说,他最喜欢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

   于是,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海岩也写过周志明、肖童、毛杰、韩丁等令人记忆深刻的英俊小生,但他笔下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些悲情女性。在这里,让我们按照这些女性形象从轻到重的分量去历数海岩12钗。需要事先说明的是:由于海岩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反响强烈的电视剧,所以以下排名依据的是文学形象与电视形象的综合评分。

   ■第12钗——祝四萍: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衬托性女性形象。单纯从人物行为上看,像祝四萍这样一个差不多人见人恨的“坏”女人,依然博得了海岩相当的同情,为她的“邪恶”找了很多成立的或不成立的理由,足见海岩面对女性时下笔之软弱。

   ■第11钗——钟宁:海岩最热卖的长篇小说《玉观音》中的女配角。钟宁也是迄今为止海岩笔下为数不多的问题女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钟宁代表着海岩的现实主义,另一女性安心则代表着海岩的理想主义。

   ■第10钗——郑文燕:海岩长篇小说《永不瞑目》中女三号。郑文燕出场次数不多,但她却是海岩笔下少数几个代表着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这样“中规中矩”的女人是不被海岩看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此类人物在海岩小说中总是不那么抢眼的原因。

   ■第9钗——严君:海岩长篇小说处女作《便衣警察》中的女配角。从严君开始,海岩创造了一类类型化的女性形象:生活作风严谨且富含传统美德的未婚准贤妻良母型女人。

   ■第8钗——林星:海岩长篇小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中的女主角。林星也是海岩寄托情感与心血较多的一个女性形象,但两个意料之外的争议却使这一形象走上荧屏之后大打折扣。第一点是在塑造林星时,海岩显然在读者与观众的以德代法、情大于法这一问题上有些失算。第二点是演员的表演,选择常远饰演林星事后被观众和舆论认定是不成功的。

   ■第7钗——颜玉:海岩长篇小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女配角。这个人物的名字源于中国古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作家在塑造人物上的理想主义倾向由此得到某种不经意的流露。

   ■第6钗——欧庆春:海岩长篇小说《永不瞑目》中的女主人公。“冷美人”欧庆春的形象在海岩笔下独树一帜。对于欧庆春,爱之者奉之为神,恨之者鄙之为妖,当读者与观众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海岩正躲在一旁为自己的妙笔偷着乐呢!

■第5钗——罗晶晶: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中的女主人公。罗晶晶在该剧中只是一面镜子,被海岩拿来轮流映照两位男主人公韩丁与龙小羽的内心世界。但从海岩描写的笔调中,你可以感到他对这个角色的偏爱和创作出这个角色的欣喜。

   ■第4钗——施肖萌:海岩长篇小说处女作《便衣警察》中的女主角。由于当年那部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与今天相隔实在太久远了,人们已经淡忘了那个美丽的施肖萌。但是不要忘记,施肖萌毕竟是海岩创造的第一个女性形象,在她身上必然凝结着作家在文学创作之初对女性全部美好的寄托。

   ■第3钗——欧阳兰兰:海岩长篇小说《永不瞑目》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从法律上说,欧庆春是警察,而欧阳兰兰是罪犯。但从情感上说,为了肖童,欧阳兰兰可以不顾一切,可以奉献一切,其中“无私”的成分比重远非欧庆春可以比拟。这样的悲剧性女性当然在文学价值上要高出欧庆春一筹,欧阳兰兰以一个反派形象出现,但观众的喜爱率却与欧庆春不相上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第2钗——安心:海岩最热卖的长篇小说《玉观音》中的女主角。安心也是海岩笔下迄今为止最具普及性和大众知名度的女性形象。安心的魅力除了美丽的容颜之外,更主要表现在她曲折的命运和情感的悲剧,她是海岩笔下特别值得骄傲的一个女性形象。

   ■第1钗——吕月月:海岩经典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女主人公。吕月月迄今为止依然是海岩塑造的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吕月月的美丽得到了海岩饱含激情的讴歌,爱上了可爱却又不能爱的人,为了他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却又牺牲得不够彻底,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自己面前,吕月月的悲剧是一场宿命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最高境界。由此,这个最具命运厚度的女性形象稳坐海岩12钗的第一把交椅。

   为海岩12钗排定座次之后,总结出以下三大定律:

   1.海岩喜欢那些在个性与品行上不够完美的女性形象,常把这样的女人写成主角,或许只有这样的女人才容易上演人生与命运的悲剧。

   2.海岩喜欢把笔下的女人往不幸的方向写,以打动读者与观众,或许是为了实践托尔斯泰的理念,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

   3.如果一部海岩作品中只有一个女主角,她必定是多情的,如果一部海岩作品中有两个女主角,一号人物总是无情的,而二号人物必定是多情的。

   这是偶然的还是海岩认识上的必然?这还有待于海岩今后的创作来加以印证。

解构:海岩剧火爆荧屏的魅力

  当过兵的海岩现在已经把战场转移到稿纸上来了,他指挥的也不再是千军万马而是千言万语。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指挥千军万马需要军规,指挥千言万语也需要一定的“军规“。以下这22条“军规“正是海岩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创作所必然涉及的社会、人生的若干基本理念,完全是海岩的自述。

  爱情小说不外乎两个类型,一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爱情,二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的爱情,人们更愿意看的是后者,所以我写的也是这一类型。

  一、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创作风格是那种很童话的故事,但细节的安排我又非常喜欢很写实的,人物对话,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状态,人物每天做的事情,是非常细节化的,这个细节是非常写实的。

  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的风格。可能有人认为我的细节太戏剧性了,或者太浪漫了,他就以此来说我不是现实主义作家。有人看到我写的生活,细节、场景,人物的关系比较逼真,又说我是现实主义。这两种说法可能依据的方面不同。我是最不喜欢写大情节是真的,非常真实,或者就是一件真事,但最后通过很多虚假的细节和人物关系把它搞的很假。所以我看到有的人说某些作家写的很假,而这位作家会告诉你:我写的是一件真事。能把真事写假,我认为是作家的悲哀。这说明他没有把细节,把真实感,通过他的创作转达给读者。

  二、我最喜欢写那些特别美好的东西。

  我不是很在乎别人说我的书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还是什么都不是。我的小说肯定有现实主义思想的因素,肯定有一批读者认为我是现实主义的。但我确实喜欢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我的本性也是这样。坐下来静想我会有很多浪漫的东西,就是生活中没有的。生活中的那种俗事我不想写进小说,我喜欢写那些特别美好的东西。明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有,但我会想往。比如我写我爱上了一个仙女一样的人,这个仙女不是穿着轻纱插着翅膀的,可能穿戴上是我们周围的一个人,但她的很多表现是仙女。因此我的小说中生活场景和事件都是比较现实的,而爱情这一部分却比较浪漫,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些别别扭扭、打打闹闹啊,这些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的事。对于浪漫的爱情,我可能不自觉地成心把它写的特别美丽,特别美好。

  三、我的创作受革命文艺的影响是最深的,追根溯源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我创作的历史,我最初接受的就是这种文艺理论的影响,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我是不是另当别论,但我是受这个影响的。所以我会自觉不自觉的去遵循一个典型化原则。比如生活中我看到这个事不典型,太古怪了,不代表什么,不能说明我对生活的普遍规律的看法,我就不选用,它再生动我也不选用。我选择的人和事,不一定是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他们的情操,可能是他们的某种心态,可能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我描写环境的时候,我使用的细节,事例,我认为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认为有一定的典型性。典型性是指代表性。所以我可能是受典型化理论的影响比较深的。

  四、我的主要笔墨都用来书写女性了。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会比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更优美。女性作家把女性分拆得太细了,把女性的很多隐私、很多内心活动向外挖,肯定很像女性,很深刻,很细致,但是可能不太招人喜欢。就像谈恋爱,你不是最了解她的时候正是最喜欢她的时候,人物也要这样处理。文学的任务不是把她全部挖掘出来,而是把你需要的这一部分给读者,你喜欢她,你也希望读者喜欢她,你就把这一部分拿出来。文学是可以把人物瞬间地理想化的。

  五、我既渴望美又觉得这个美容易成为悲剧,又不相信生活中有真正完美的爱情,有也要毁灭。

  我觉得我过去受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看社会上的丑恶事物精神上有些不堪重负。实际上和我不相干的事,我就会觉得不舒服,那样的话我肯定是时而乐观,时而悲观,听到好事很乐观,听到坏事很悲观。创作上也是这样,但以悲观为主。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悲剧,都不得好死。禾林小说曾经请我写一篇关于小说结局创作谈,我写的意思就是“爱情难有结局“。禾林小说的原则就是爱情一定要大团圆的结局,为什么找我写关于小说结局的文章呢,因为我所有的小说都不是大团圆的结局。我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别人看我的小说对我有误解,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爱情至上的乐观主义者,特别相信爱情的纯洁。我说我其实是一个爱情的失败主义者,是个爱情悲观主义者。

  六、在我的小说里,主人公必须是年轻人。

  我首先是个写优美爱情故事的人,喜欢写最圆满,所以我喜欢写年轻人。我也不是说老年人的爱情就不美,也很美,写年轻人是除了情感的美之外,人也很美。人也连皱纹都没有,都是漂亮的孩子。美丽的爱情,纯洁的爱情。

  七、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应该有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

  我觉得在我们某一些地区、在某些社会阶层里面,对人的尊重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对人的价值,我们自己就是忽略的。尤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商品经济社会转轨期间,金钱的地位、利益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恋爱,他找的不一定是人,而是这个人的金钱,地位,条件……很多很多的因素。那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异化,人和人相交,应该人是受尊重的。比如说我写《永不瞑目》时,肖童死了,紧接着我就写了公安厅的庆功会。大家说这一仗打的漂亮,要不是一个特情人员不幸身亡,那就圆满了。大家都在弹冠相庆。对一个特情人员的死,该怎么办怎么办,好,报个烈士,那观众就不干。因为观众看到的是肖童为这件事倾注的生命和情感,你这样轻描淡写,观众就不干,就产生了悲剧感。悲剧感在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被承认,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毁灭。但是这样的场面在我们这个社会比比皆是。那么谁认为他有价值呢?欧庆春,只有欧庆春一个人,给他买了衣服。买领带,弄花,找他父母,所以她最后说我们两个的关系是我们两个独享的秘密。我们这个社会,对人的价值,对人的情感,我觉得还没有到在每一个角落都受到尊重、关注的份上。不是说谁故意不人道的对待他,而是对人的价值,人的个体情感的价值,常常是被整个社会所忽略的。

  八、不管自己吃得饱还是吃不饱,作家都应该关注穷人。穷人的生活比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更考验作家的心地与良知。

  是我现在对社会上很贫穷人的心态有兴趣,就像龙小羽说的:贫穷使我没有尊严,没有快乐。我一早上醒来我就想着今天中午到哪能吃中午饭,晚上到哪去睡。这样的一个人,当他面对一个机会,当这个机会要丧失的时候,他的表现是什么?是很平静的,丧失就丧失吧,甚至要违背自己的人性,违背自己从小的生活信条,做一些事。我是想写这些东西。

  九、因为公安题材,我写过很多罪犯。在我眼里,罪犯的道德水准也不是一律的。我同情笔下的一些罪犯,但我不同意打着“人性“的旗号简单化地美化罪犯。

  我觉得罪犯有很多种,不能说他刑律上犯了同一种罪名,他就完全一样。比如说张君是一种,我看到的报道中的他是没有人性的。而龙小羽我写他是有人性的人,但他在生存竞争的最关键的时刻做错了这件事。所以对这个人我是同情的。但是同情了他也要死。我笔下的龙小羽和《黑冰》里的郭小鹏是不一样的,因为郭小鹏是贩毒,他明明知道他每天做的事是让天下千家万户倾家荡产的,是杀人害命的事,而龙小羽不是。他是被爱他的一个女人逼到最后一刻,下手杀了她。不能因此简单地说我又美化了坏人。我是反对像《黑冰》那样写法的:做坏事归做坏事,但是我孝顺,我回家以后还给我妈洗脚,来博得别人同情,让观众看,哦,这个坏人是新的写法,你看他还有人性。我不赞成这样,这就叫不典型。

  十、作家最应该研究的主义是人道主义。

  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不是他的人道主义要比别人更强烈一些?从要求上应该是这样,因为文学是人学嘛,他不是写风的,不是写月的,他是写人的,他是关心人的。我觉得论小说里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在现在的作家当中我算是比较强烈的。我写的时候反复体会,我甚至把我自己摆进去,我特别爱一个人,但我做成了一件事,这个人反而得离我而去了,我还能不能做?我反复体会我能做。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对龙小羽是生死的问题,对韩丁只是一个爱情丧失的问题。我不做,这个心也是没法安的,一个有正常良知的人,他会去面对这个痛苦的。那么这种给人的震撼是属于人性的,这时候善占了上峰。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

  十一、作家笔下的主旋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便衣警察》后来出剧本,在后记里我写到,有人建议我写续集,我当时说,多少年以后社会都发生变化了,如果周志明还是这样一种心态,他会被人笑话,成为一个笑柄。但是我又不愿意改变他的形象,所以不写续集。我要是写一个四五十岁的周志明,写成一个大款,跟人做生意,整天……这个我受不了。这不是周志明。但你要还是写原来那样一个周志明,他不成傻子了吗?主旋律也是分时代的,现在这个时代,你五讲四美三热爱,你有善良之心,你有纯洁的理想,你有爱美之心,已经是主旋律了。现在这个时代动人的爱国心一般是不表现的,在特定的环境下,比如申奥成功,表现出来。所以我写《永不瞑目》,要从爱情入手,要去公安局做这个事。在小说里有独白:他做的久了,进入到缉毒队伍的氛围去,升华了,一定要做好、要做得漂亮,他有对国家,对祖国的自豪感。他同学看不起他,以为他吸毒,他心里暗暗地想:你们不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现在是为国家做事。我是一个英雄,他自己非常有自豪感。所以我认为肖童也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革命烈士。但是现在电视这么一拍,人们会觉得他是为爱情,其实不是的。小说里是写他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包括他的七一演讲,他自己原来也觉得这是什么烂词儿啊,但到他戒毒时,他情不自禁地念这个词,特别虔诚,这时候他心里想的是黄河大合唱,有一段是《东方红》的旋律。到了那时候,他觉得《东方红》是代表了国家。一下子他热血沸腾。他已经是变成了这样一个精神状态。他是在特定的时候产生的,而不是一上来,我为了爱国我怎样。现在长期的和平环境,商业竞争的氛围,年轻人已不是周志明那样的状态。但肖童这样的状态我认为是会产生的,在孤立无援、绝望的时候,他会产生。他爱国,他要为国家做这个事。还有《玉观音》里的安心,她回到缉毒队伍有多种原因,包括她要报答他原来的丈夫,包括为她死去的儿子报仇,放弃了这样的一场爱情,回到队伍中去,但是也包括她多年来受的教育,她的禁毒理想。所以我写安心时,别人问她为什么大学毕业还跑到那么个小地方,她说,你不知道,你进入到公安队伍时间长了以后,是个氛围,是个场,在这个场里你是随着这个转的。在这个氛围里,你渴望战斗,渴望贡献。所以她回到缉毒队伍中也包含了大的理想和英雄主义情结。

  十二、作家的创作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世界观。

  在世界观上,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唯物还是唯心这个问题上,从我的作品来分析我这个人会不直接,那是我这个人的某一种情绪,不完全代表我的世界观。而且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就是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一个人的举动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环境对他的影响。我觉得《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是典型的唯物主义,就是存在决定了他的意识。人定胜天是唯物主义的思想,人在某种情况下不胜天,我觉得也是唯物主义的。就是觉得天地太大了,物质太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太小了。可能是我写人的善良愿望、心情和社会中的丑恶相拼搏的时候,人的部分老是比较弱,给读者造成了某种错觉。把这样一个态势写的比较明确,可能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情绪吧,不代表我的世界观和我对外部世界理论上的看法。确实,很多人说看我的小说心情不舒服,会忧郁,看的时候放不下,看完后堵着口气。我不否认我作品的个别段落调子是稍微灰了一点,稍微沉闷了一点,但唯物主义者海岩不可能写出唯心主义的东西?我要给自己的作品加一点亮色并不难,但这并不等于唯物主义。网上有些人特别希望我写一个《永不瞑目》续集或者A、B版,比如肖童没死。那我觉得纯粹从阅读角度分析,这样的网友还是喜欢上这个人物了,他还是喜欢大团圆,这是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美国人也这样,你看美国电影绝大多数是大团圆结束的。我其实是逆读者欣赏潮流,欣赏规律而动的,其实不好,对我的小说销售是不好的,看的别扭。有人看我的小说和电视剧中途放弃了,因为他们不忍心。

  十三、电视剧和小说原作肯定有很大差距,不能混为一谈。

  原作者对别人改编自己的小说总会既有满意之处又有不满之处,我不敢预期电视剧能像原作一样把我内心的意思都表现出来,也不能要求导演和我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因为那是不现实的。

  十四、小说一旦改编成电视剧,作家笔下的形象就无法自己把握了,而演员的综合形象与气质足以影响观众对作家的理解。

  爱情戏的演员选择是一种冒险的赌博,如果演员的形象与气质类型不招人喜欢,观众就会隔着看而不投入,作品受欢迎程度便会大打折扣。偶像感,也就是说在爱情戏中演员的导向性十分重要,如果演员的综合形象气质和表演风格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就会失败。当然一个演员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喜爱,只要喜爱的观众占多数,就成功了。

  十五、文学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规范挂钩的,因此作品在读者和观众中引起道德争论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相比长处在知识与能力上,短处则表现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比较自私。现在是一个信仰不足的商业时代,而独生子女的一代又没有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他们用不着学孔融让梨了,因为从小就没有这种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跟我们肯定存在着巨大的观念冲突。前不久我听到一首歌唱道:只要自己开心就好……这里面包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很令人震惊。如果我笔下的年轻人暴露出种种道德上的问题,也许和我平时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有关。在中国文化中,私德是大于公德的,儒家道德追求的次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要自我道德完善,然后推己及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林星的做法在一个法治传统的社会里是很平常的,但在中国行不通。《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对吴长天的描写最突出的是道德治企,突出表现了他传统的儒家道德观。比如规矩和品德谁更重要,比如吴长天说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长者讳等,这些观念有积极因素但也有糟粕。如果对私德强调过多,将不利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十六、作家不应该简单化地解释生活,人物的复杂性是我的作品与一般商业小说最大的差别。

  比如林星的选择可以像有些观众总结的那样叫大义灭亲,但是大义灭亲要看灭的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偏偏吴长天不是一个杀人恶魔,甚至在很多方面是道德楷模,被很多人看做成功的偶像,这时的大义灭亲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俗小说的俗套了。作家是有一定的矛盾性的:把吴长天写得很坏再大义灭亲很容易,但我不希望这样来解释生活。这种复杂性也就是我的作品与一般商业小说根本的差别所在。不过吴长天还不是最典型的,这样复杂性的人物在我笔下迄今为止最典型的应该算是《玉观音》中的毛杰。年轻人会非常喜欢他的善解人意和对爱情的执着,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罪犯。

  十七、我有写小说的信心受惠于通俗商业小说。

  本来我对文学是有神圣感的,觉得不是我这样一个凡人可以染指的,后来看了一些很烂的地摊文学,就觉得这样的东西也能出版,那我写得再差最多也不过这样子吧!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我就开始写作生涯了。商业小说非常模式化,不关心社会现实,只伪造一些虚假的社会现实,而且没有人物。我的小说与琼瑶小说之类的区别就在于写社会现实达到了一个真实的深度,而且能产生一个又一个让读者和观众记住的人物。也有人说我在情节或细节上有雷同之处,其实我是最不雷同的。看似相同的事件,背后是不同的爱情与人物。这就像金圣叹评《水浒》中所说的,敢在杨志卖刀之后再写林冲卖刀,这叫欲避故犯,是一种写作自信的表现。

  十八、我喜欢在小说结构上炫耀自己的技巧。

  我的强项是结构,我在结构上的智慧是其他作家不能比的。很多业内人士总结海岩电视剧的“通病“是进入剧情慢。我认为“进入慢“的毛病是先天性的,但是前面看似漫不经心、游离于整个故事之外的那部分内容其实都是有作用的……没有一处闲笔,都为后来情节的推进提供着动力。我的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快速进入剧情是无法两全的。

  十九、作家的创作需要先进理论的帮助与指导。

  我现在倾听理论界文艺界的批评也比较少,现在好像也没有什么文学批评,现在书出的也太多,也评论不过来,都是抓住新闻热点的书评,是不是有评论价值先不管。而且现在的书评基本上也都是从新闻的角度。我觉得现在不仅仅是小说远离读者,理论化的书评也没人看,也远离读者了。

  二十、我写小说不带采访痕迹。干过这么多年警察,写公安题材的小说,自然轻车熟路,这样的生活我熟悉。

  现在有许多作家没有做过警察,也写公安题材小说,而且写得相当不错。要不怎么叫作家呢。他们可以通过采访,看看案例呀,到派出所、警队这些基层单位去了解情况,和警察座谈呀,体验生活。这样当然可以写。目前多数公安题材小说是反映案件的侦破过程的,在侦破过程中穿插对警察日常工作生活的描写。这种东西它好看,因为和平年代里对敌斗争多表现为警匪斗争,看着挺过瘾!我的写作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我通常是把警察的生活作为一种背景,把警察这个职业作为一种背景。我写人,警察也好,记者也好,商人也好,该面对的人生问题,当然是在社会背景之下。

  二十一、我的小说全是瞎编的,虚构是作家最基本的素质。

  有人说写某种题材小说,比如警察刑侦,是为了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领域的人的生活和状态。比如要通过我的小说让更多的人了解警察,让我的作品成为一般人与警察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路径?我个人认为文学作品不是非要具备这样的功能,也不是非要承载这样的任务。至少我个人没有这样的写作动机。我的小说全是瞎编的,其实我缺乏生活。禁毒?我根本没有参加过;《风花雪月》那档子事儿,我也根本没经历过;我现在写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是说记者的,我,我也没当过记者,不熟悉。也就是说,我的小说里有很多不是我生活里能够亲历的事,我熟悉的领域都在企业界内部。至于其他行业,接触很少,也就是些做生意的,日常交朋友的没有。一般来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有生活才有素材,才有体会。不过人从生活中获取积累是不同的,有的是许多具体的事件,有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是各式语言。我从来不太留意这些。我对生活积累是设法丰富我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味,寻找对生活的感受。通过这些方面的提高,找到对生活的基本规律、基本逻辑的认识和判断,使我对一般事物能够把握得好。至于具体的故事、具体的语言,我从来没有刻意收集积累过。我可能注重对于情感、情趣、生活规律的记忆,这些记忆指导我写小说,告诉我写的准还是不准。其他细节都是编的了。

  二十二、作家是一个最具普及可能性的职业,谁都能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我倒是觉得作家是最倒霉的人!人家随便炒炒股就挣几万,作家爬格子很辛苦!有人说演员不容易,一天不知跑多少场子让导演们挑来挑去,仨月也不见得选上一个戏,很被动。其实,演员没有作家被动。最多没被选上不能参加,可作家呢?惨的就是写完了没人用!没人看上,没人给您发,没有导演愿意编你这个内容!劳动完了全白干!演员没上戏那是还没付出劳动呢。另外,作家的竞争对手太多了!不像演员、导演,得经过专业训练或您得长怎样的一张脸--这是个范围限定,可谁听说要求作家得长成什么样了?只要您有笔、能写字,您有胆子!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无成本的、不需要专门训练的行当。像我这样的,看了两天地摊儿文学不都写了吗?还冲进了作家的行列。要知道,有多少人在写呀!都觉得自己能成个作家。剧本,你到哪个电视台、电影厂去看吧,都是一屋子一屋子放着!采用率很低呀!
5楼
引用    回帖